浦東新區新聞辦介紹,繼9月24日楊高中路東向西主線及中環下匝道竣工通車后,楊高中路(羅山路立交—中環立交)改建工程2標西向東主線(云山路-中環立交)昨天也實現竣工通車,從而實現了楊高路(臺兒莊路至齊河路段)約12公里的快速化通行。詳見↓
30年前的1992年,為服務浦東開發開放,楊高路工程被列為市政府頭號工程,被稱為“浦東開發第一路”。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為適應不斷發生變化的交通需求,楊高路也在分段、分節點地逐步改造。
作為貫通新區南北向的主干路,此次楊高路改建工程全長20.6公里,分六段實施。其中,楊高中路(羅山路立交~中環立交)改建工程2標工程起點為云山路西側,終點為中環立交,全長1.7公里。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干路,采用“主線連續跨線橋+地面道路”的形式,主線規模為機動車雙向6車道,主線上跨云山路、棗莊路(紅楓路)后與金橋跨線橋相接,在棗莊路西側設置一對上下匝道,東側接入中環立交,對現狀楊高中路跨線橋及中環立交的部分匝道進行拆除改造。工程以聯絡銜接內、中環功能為主,兼顧地區到發集散交通。
由于工程位于浦東新區中心城區,交通流量巨大,施工期間交通組織難度大,最多處翻交達7次。同時本工程與地鐵9號線全線平行,樁基離盾構最近距離僅1.8米,地鐵保護壓力巨大。沿線分布多個小區共萬余戶居民,工程建設和民生保障需協調并進。同時涉及電力、通信、燃氣、上水等眾多管線搬遷,建設條件復雜、時間緊迫。
對此,施工現場克服各種困難,如期完成節點目標。
同時,在工程實施中積極探索和推廣海綿城市在市政項目中實踐應用,通過改變橋面雨水傳統直排方式,充分發揮海綿設施“蓄”“凈”的作用,橋下雨水花園收集橋面雨水,減少對市政管網的直接沖擊,提高了城市防洪防澇能力。
楊高中路(羅山路立交—中環立交)改建工程2標由浦東建管公司負責代建,上海建工旗下總承包部組織實施、機施集團參建。在主線通車后,地面段的施工計劃年底完成。
目前,楊高路改建工程中的楊高南路(高科西路-外環立交)、林海公路(外環立交-上南路)和楊高北路(洲海路-金海路)三段正加緊推進,計劃于2023年底竣工。
通過逐段改建,楊高路將形成一條快速通道,大幅提升通行能力,在緩解交通擁堵、提升服務水平、完善路網系統、促進區域重點產業快速發展、改善沿線居民出行條件及交通環境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