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退休前的最后一晚,李淑芬老師一如既往的像平常一樣結束運行,擦地板、刷車輪,她說這是老家伙的門面,一定要清理干凈;把工牌摘下來,收進了自己包里,她說要留作紀念;關上車燈,關上車門,再次回眸,她知道明天會有一個像她一樣愛老家伙的人繼續完成使命;簽完最后一個字,揮手報以平安,她燦爛的笑容為奮斗了三十年的公交事業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李淑芬,西部公司五隊K56路駕駛員,我們都習慣稱她為“李老師”。1991年12月李老師正式成為濟南公交5路車的一名售票員。當售票員的時候,她就認真鉆研業務知識,熟悉各個換乘點的位置、換乘方式及票價,為乘車的乘客指引線路,答疑解惑,那會的初心就是為民服務。1993年為了響應企業改革無人售票車的響應,李老師開始學車,成為了第一批售票員轉崗的駕駛員。她說:“主要是自己比較喜歡駕駛公交車,那會能開上這么大的車感覺特別瀟灑,而且可以繼續為乘客們服務。”
從最初駕駛35路到59路到100路再到56路公交車,無論在哪一條線路,李老師都是那個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服務優質,讓領導最放心的駕駛員,三十年的公交車駕齡,無事故、無違章、無投訴,這樣的優質駕駛員成為大家心中的偶像。
最讓人記憶猶新的就是李老師在2019年2月份救助發病乘客的事跡,當時得到了眾多媒體的宣傳表揚,她被乘客稱為“公交好大姐”。2月6日中午李老師駕駛著K56路公交車遇到一名十歲左右的孩子突然手腳抽搐發病。孩子的父親王先生也是第一次遇到孩子這種情況,心急如焚卻又不知所措。憑借著自己的工作經驗,李老師一邊安慰王先生,一遍指揮掐人中救助,一邊急忙攔車,在李老師的幫助下,孩子及時就醫轉危為安。事后孩子的父親王先生也是特意來到車隊,送來自己家的雞蛋和感謝信感謝李老師危急時刻出手援助。
從年輕的小姑娘到雙鬢已添銀絲,李老師也見證了濟南公交三十年來的改革與發展。“從有售票員到無人售票,從最早駕駛燃油車到燃氣車,再到目前的純電動車。企業發展的每一次變化,我都是見證者,更是企業發展的受益人,公交人為民服務的初心始終未變。”穿上剛剛發的新冬裝,手拿榮休紀念品,眼淚在李老師的眼眶中打轉:“雖然已經退休了,但感覺仿佛還在昨天,還想開著公交車為乘客送上一聲您好。今后無論身在何處,永遠不會變的就是我是公交人。”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