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起,武漢迎來寒潮、大風、降溫、降雨過程。武漢公交及時啟動惡劣天氣應急預案,從加強現場管理、提前暖車開空調、設立安全督導崗等方面入手,多措并舉,力保安全營運、溫暖出行。
“燈光、雨刮都打開看一下”“剎車也試一試”……昨日凌晨5時許,北風呼嘯,寒氣襲人。在武漢新灣三路公交站,705路頭班車司機吳松提前到崗,線長劉曉輝拿著簽字本正在等候。劉曉輝和吳松互相配合,完成車輛“十檢”。確認車輛安全后,吳松打開車廂空調,再走進調度室的崗前安全確認機前,完成上班簽到、酒精檢測、心理測試、心率血壓等狀態確認,等候調度排班。
“路況還行,但天氣預報說等會可能還會下雨,上線運營一定要降低車速,切勿存在僥幸心理,預防非機動車及上下車行動不便的乘客,安全第一……”清晨6時許,在武漢公交集團一公司楊汊湖公交樞紐站,507路頭班車準備發車,跟班站長方剛隔著車窗反復叮囑司機。
據悉,11月25日,武漢公交部門根據天氣預報情況,開展了駕駛員安全教育宣傳和培訓,要求大家加強防范,規范操作,特別是行車途中要降低車速,細心觀察道路情況等,確保安全營運、溫暖出行。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