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前打開手機網約一輛公交,正成為江蘇無錫市民的出行新時尚。前不久,無錫市推出動態公交和響應式停靠公交服務,試點運行以來,收獲了市民滿滿好評。花上3元錢就可坐一次定制線路的公交車,乘客們普遍覺得性價比很有吸引力。(12月5日,央視財經)
大城市集聚著更多的機會和資源,許多人為了更好的生活來到大城市。然而,“居大不易”不僅體現在高昂的生活成本上,還體現在出行的不易上。部分上班族的生活空間與工作場所相距甚遠,帶來了大規模潮汐性出行需求。而出行的境遇與品質,直接關系到老百姓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即使在同一個城市內,也依然存在著交通網絡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在一些區域,傳統公交難以滿足乘客多層次、差異化的出行需求,供需失衡矛盾凸顯;有的公交線路與市民上下班時間不匹配、不契合,導致公交車“用不上”。在此背景下,一些市民不得不選擇多花錢、多花功夫的出行方式,這也增加了他們的生活成本。
“網約公交車”尊重和回應了老百姓的利益訴求,更加凸顯用戶思維和需求導向。在傳統公交的邊緣地帶和空白地帶,乘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發起路線。與傳統公交生硬的一成不變相比,“網約公交車”的身段更加柔軟。一機在手,出行無憂,靈活機動的“網約公交車”,更好地滿足了乘客多元化、個性化的出行需要。
與傳統公交車相比,“網約公交車”更加低成本、高效率。傳統公交車線路和站點都是固定的,有的線路人滿為患、有的線路卻“車廂空蕩蕩”,有的時間段乘客多,有的時間段乘客少。“網約公交車”實行預約模式,可以根據預約的乘客數量來進行調試與變動,既讓公交公司減少“空車跑”的消耗和支出,也讓乘客出行更加便捷、更加輕松。
“網約公交車”也是一種動態公交和響應式停靠公交服務,在區間內巡游。“網約公交車”由一開始的每天20多單,到目前單日高峰超過200單,更好地滿足了乘客差異化、個性化的出行需求。切實做到了便民利民的“網約公交車”,自然會得到市民們的“用腳投票”。
在一個改革創新的時代里,公交企業只有“始終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創新”,才能更好地“實現價值,發揮作用,贏得尊重”。如果公交企業依然在陳詞濫調里打轉、在改革創新中踟躕不前、在批評質疑中自彈自唱,難免會陷入孤芳自賞、乏人喝彩的邊緣化境地。“網約公交車”實現市場供需對接,既讓乘客享受了更高品質的出行服務,也為企業開辟了新的利益空間與發展空間,用柔軟的身段實現了互利共贏。
置身萬物互聯的時代,“網約公交車”讓公交車有了更多“時代感”。只有讓傳統公交車“活”起來,才可能“火”起來,從而讓資源得到合理配置,既惠及更多老百姓,也讓公交企業更有未來。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