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上海久事公交獲悉,?去年11月底,在上海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下,久事公交巴士四公司承運的“最后一公里”短駁車啟動試運營。“金融直通車”從小南門地鐵站出發,覆蓋了南外灘大部分金融機構,截至目前,載客超過35萬人次。今年以來,像“金融直通車”這樣的定制班線,久事公交已開行了18條,在彌補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短板、解決百姓出行痛點等方面作出積極嘗試。業內專家表示,面對行業困境,公交系統應積極尋找新定位、新角色,在識變應變中積極求變。
開行一年,“金融直通車”人氣爆棚
為解決南外灘金融機構白領的“最后一公里”出行難題,去年11月底,南外灘“金融直通車”啟動試運營。線路從起始站9號線小南門地鐵站出發,途經鑫景金融站、金融品巷站、久事大廈站等,晚高峰反向運行,覆蓋了南外灘大部分金融機構。
“試運營二三個月后,開始出現客流爆棚的現象,特別是早高峰,起始站經常大排長龍。”巴士四公司運營信息部副經理梁瀚元說。試運營期間,直通車早晚高峰各運行2小時,早高峰7時45分至9時45分、晚高峰17時至19時,3輛公交巴士交替環線運行,一共運行36班,日均客流在1200人次左右。
今年5月,隨著入駐南外灘的金融機構持續增加,職工人數不斷上升,原先“金融直通車”的配置顯得“捉襟見肘”。5月底,直通車擴容計劃正式實施,早高峰運營時間提前至7時30分,增加1輛配車,增設董家渡金融城站。“6月份起,直通車日均客流增至2000人次左右。”梁瀚元表示。
自南外灘“金融直通車”啟動試運營,久事公交始終在關注著它的發展。面對客流下滑的行業性困境,作為上海公交行業最大的骨干運營企業,也一直在尋找扭轉趨勢的任何一種可能。
“像直通車這樣的定制班線,不僅服務了園區,解決了職工上班‘最后一公里’難題,我們公交運營企業的效率也得到了相應提升。”久事公交業務部經理楊黎明坦言,直通車早晚共運營4個多小時,每個班次近40名乘客,效率超過絕大多數的常規公交線路。
今年9月起,更多類似金融直通車的定制班線開始試水,截至目前,久事公交已經開行18條定制班線,其中,絕大多數是為企業定制的通勤班線,解決職工從軌交站點到廠區、園區的“最后一公里”出行難題。
“這些定制班線,因為點對點直達,省去了路上的時間,受到了園區和職工的普遍歡迎。”楊黎明透露,在市道運局等相關管理部門的支持下,明年一季度還將擴大試點范圍,計劃再增15條定制班線,合作范圍也不再僅限于廠區、園區,還有學校、醫院等。
“互聯網+”預約乘車模式即將推出
如果把金融直通車這樣的定制班線看成“to B”的服務模式,那么直接面對乘客“to C”的互聯網預約乘車模式,很快也將在久事公交推出。
久事公交乘車通APP及小程序目前已經完成改版,不久將正式上線,新的版本增加了互聯網預約用車的功能。
“經過調研發現,客流的減少除了出行習慣改變等因素外,原先線路不再符合乘客的實際出行需求,也是原因之一。”楊黎明表示,即將開設的互聯網預約乘車功能,可以更加靈活地推出符合百姓需求的線路。“我們先期將推出中山北路中潭路至安亭汽車站的陸安線,點對點直達,乘客在網上可以提前預約準備乘坐的具體日期、班次、支付費用后,在指定時間上車即可。”
在楊黎明看來,陸安線的推出也是一種試水,測試線上的功能模塊,檢驗線下的服務配套,“如果乘客反響積極,可以增加班次,如果反響一般甚至寥寥,我們也可以調整推出其它線路。”而這樣的嘗試,也許可以為節假日緩解上海交通樞紐客流疏運壓力,以及地鐵末班車停運后的市民出行,提供新的公共交通解決方案。
今年11月,交通運輸部等九部門印發《關于推進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針對目前公交行業困境提出15項具體舉措,《意見》明確,支持城市公共汽電車企業充分利用運力資源,開通通勤、通學、就醫等定制公交線路。發展“公交+旅游”服務模式,優化定制公交管理流程,提高辦理效率。
業內專家指出,當前公交資源尚待結構性優化,一些公交線路的客流量減少,但部分通學、通勤、出游、新建社區的交通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滿足。公交系統應積極尋找新定位、新角色,在識變應變中積極求變,針對不同客群、不同區域需求,優化開通不同形式的公交線路,探索多樣化的服務方式。“同時,這些個性化的公交服務方式,也應該享受公交專用道、信號優先等,揚長避短,進一步提升行業吸引力。”
特別推薦:2024上海國際客車展線上參觀報名?http://chinaiut.mikecrm.com/B8ejSBR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