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中國中鐵旗下中鐵工業發布了2021年年度報告,主營產品盾構機/TBM產銷量連續十年國內居首、連續五年世界第一,市場占有率持續保持行業領先,高端裝備制造領軍地位持續鞏固。
中鐵工業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品質,扎實推進區域經營、立體經營、高端經營,積極拓展國內市場,產品廣泛應用于城市軌道交通、抽水蓄能、調水工程、礦山能源、鐵路公路市政等建設領域,全年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11.87%,繼續保持了穩健發展的良好勢頭。2021年,中鐵工業盾構機/TBM在抽水蓄能綠色基建、高原鐵路、礦山建設、歐洲市場實現新進展,產銷量連續十年國內居首,連續五年世界第一;抽水蓄能TBM市場占有率超過80%,高原鐵路TBM產品市占率突破60%;海外市場占有率超過四分之一;工程機械裝備在海上風電工程建設、海上救援打撈、港口航道疏浚等市場取得新突破;道岔產品組合營銷、產業鏈營銷、“打包”營銷等新模式探索取得成功;中標合同額為38.54億元的常泰長江大橋項目,創公司有史以來單體合同額之最;成功中標了國內首條懸掛式永磁磁浮交通項目等5個新型軌道交通項目。
中鐵工業堅持市場需求導向,圍繞企業生產經營及工程項目建設需求開展科技研發和產品開發,推進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形成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精特新”技術和產品。深入開展“數智升級”工程,提升現有產業的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通過建設智能制造信息系統、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等,助推了企業數字化升級轉型;TBM智能輔助駕駛系統被入選國資委中央企業“十三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優秀案例。研制的盾構機/TBM及隧道專用裝備,在高原鐵路、抽水蓄能、污水管網、“一帶一路”重要項目、跨國能源管道等領域大顯身手,相關技術填補了空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研制的國內首臺建筑構件裝配機器人“赤沙號”,填補了我國裝配式建筑施工裝備領域的空白;成功掌握了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道岔整套設計、制造和中低速磁浮軌排制造和道岔設計等核心技術;突破了耐候鋼銹層穩定化處理關鍵技術,極大縮短了制造周期。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