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運輸部對全國13個城市授予“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稱號,湖州市成為“十三五”期間50個創建城市中首批被命名的“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之一。
近年來,湖州市聚焦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推進城市綠色出行,將公交都市創建作為全面推進“生態立市”戰略的重要載體,積極探索公交優先發展的“湖州模式”。歷時5年創建,公交分擔率從17.6%提升到25.7%,滿意率從84.6%提升到92.4%,公交出行吸引力不斷提升。
車輪跟著百姓轉。經常往來湖城與德清之間的李榮至今還記得,2021年6月21日9時30分,位于仁皇山公交樞紐,湖城至德清城際公交正式運營。自此,湖城至三縣城際公交線開通運行,實現了市、縣同政策機制、同服務標準、同運營票價、同運營方式、同卡全市乘車。
自創建以來,湖州市強化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研究制定全域公交一體化工作方案,并納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實事項目,以市區先行為突破,穩步向三縣延伸推進落實,分時期分階段實現純電動化、一票制、移動支付、IC卡互聯四個方面全覆蓋。
截至2021年6月,湖州全域開通城際公交,成為浙江省首個實現全域公交一體化的地級市。同時,建立完善政府購買公交服務“7+1”政策規制體系,出臺《湖州市政府購買公共交通服務辦法》《湖州市政府購買公共交通服務考核辦法》等具有湖州特色的政策規制及配套辦法,形成了可復制、易推廣的政府購買公交服務的“湖州模式”。
綠色是城市的底色,公交則是流淌其間的靈動風景。截至目前,湖州市共有新能源公交車1992輛。據湖州市交通集團統計,2021年湖城公交客流量達到4322.94萬人次,同比增長23.7%,每年減少碳排放7.22萬噸。
為滿足更多市民的個性化需求,近年來湖州市不斷創新公交服務模式,積極推進針對性、精準性和靈活性供給,創建期開通夜間公交、旅游公交等特色線路60余條,推出“玫瑰紅服務專線”“黨史教育公交”等品牌線路10余條。同時,深化“互聯網+公交”模式,開發公共交通智慧管理服務平臺、智慧公交調度管理系統,以及智慧出行信息服務系統,推廣應用“湖州掌上通”“掌上公交”App智慧化系統。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