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上午,首批南昌造“大國重器”——盾構機在南昌軌道交通產業園成功下線。該批盾構機由江西中鐵工程裝備有限公司打造,將用于南昌地鐵1號線北延、東延以及2號線東延工程項目建設。
當天上午,在儀式現場見到了組裝完畢的三臺“大家伙”——“昌盛一號”“昌盛二號”“先鋒一號”。盾構機最引人注目的不僅有龐大和狹長的機身,還有機器最前端的巨大刀盤。刀盤上有一排“十字形”的滾輪,兩邊也同樣配置滾輪。在演示中,刀盤可以360°轉動,噴孔會噴出泡沫用來稀釋泥土。
據悉,此次下線的首批“南昌制造南昌用”盾構機,開挖直徑6.28米、長約83.89米,重約500噸。在新建區的大力支持下,在江西中鐵工程裝備有限公司的工期統籌、研發制造和技術攻關下,按期同步生產交付,并首次搭載智能化駕駛系統、隧道三維掃描系統、壁厚注漿質量監測系統、管片變形監測系統等新工藝。“之前大部分工藝技術都是從外地引進,我市本土企業、本土裝備的參與度不高;這次我們下線的盾構機實現了南昌地鐵盾構機在南昌企業生產制造,用南昌企業制造的裝備來建設南昌地鐵,這是我們的‘零’突破。”南昌軌道交通集團產業園管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熊小豹表示,新工藝、新技術的運用將進一步提升隧道施工的安全、環保、效率水平,推進我市智能制造向高端攀升。
江西中鐵工程裝備有限公司盾構機生產基地,是南昌軌道交通產業園對裝備制造、建筑施工、智能運營、設計研發進行“1+4”產業布局的首個標志性重大重點項目。該公司于去年12月開工建設,今年4月正式投產。此次共有3臺南昌造盾構機下線,下線后將為南昌地鐵建設服務。同時,該盾構機生產基地將于7月—9月進入生產高峰期,今年全年計劃制造10臺盾構機,全部用于南昌市地鐵1號線北延、東延及2號線東延工程項目建設。
“之前南昌地鐵1號線和4號線的盾構機都是從省外運送過來,盾構機作為‘工程機械之王’,體量比較大,運輸存在困難。”江西中鐵工程裝備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部長董雨暢告訴記者,盾構機實現本土化制造后,大大節約了運輸成本,不僅填補了江西省內高端產品制造業的空白,并且帶動了本地制造企業的轉型升級,進一步提升了本土盾構機的生產和制造能力。
江西中鐵工程裝備有限公司作為第一批入駐南昌軌道交通產業園的新型企業,是南昌軌道交通產業園“招大聯大、優勢互補”的合作典范。熊小豹說,“未來,軌道交通產業園將圍繞‘一年打基礎、兩年出形象、三年出成效’的工作目標,積極探索‘房東+股東’‘市場+金融’兩條途徑,遵循‘招大聯大、引新扶新、去同存異’三項原則實施產業布局,在服務于南昌軌道交通建設的同時,積極為江西省內抽水蓄能、礦山巷道等領域量身打造專用設備,助力江西地下空間開發建設,打響‘大國重器,南昌制造’品牌。”
重大項目加速跑的同時,優質產業項目發展也不停步。“下一步,新建區將積極打造數字交通領域先行示范區,圍繞數字交通領域,特別是軌道交通領域,對軌道信號上下游產業鏈進行拓展,通過延鏈補鏈強鏈,把整個軌道交通產業做大做強,為建設交通強市貢獻新建力量。”新建經開區招商局局長錢成亮表示。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