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進氫能制儲輸運銷用全鏈條發展!工信部等3部委聯合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8月1日,工信部、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了《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在氫能方面,《方案》指出:推進氫能制儲輸運銷用全鏈條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氫,優化煤化工、合成氨、甲醇等原料結構;實施低碳零碳工業流程再造工程,研究實施氫冶金行動計劃;到 2030 年,富氫碳循環高爐冶煉、氫基豎爐直接還原鐵、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術取得突破應用;開展電動重卡、氫燃料汽車研發及示范應用。具體內容可以點擊綠色標題閱讀原文。
2、建設清潔氫交易市場!美國發布氫稅抵免規則—稅收抵免金額與生命周期排放分析掛鉤
美國 7 月 27 日宣布的《降低通脹法案》包括通過一項新的稅收抵免來支持氫,該稅收抵免將為低碳氫提供高達 3 美元/公斤的獎勵,但須符合某些要求。根據參議院民主黨人于 7 月 27 日公布的法案文本,如果生產商在特定時間段內開始建造新設施,并且滿足該項目的特定工資和勞動力要求,就會觸發乘數機制。乘數機制將使稅收抵免金額達到之前在”重建更好法案”中提出的范圍內,根據其碳強度,該法案還將提供高達 3 美元/公斤的清潔氫。與 2021 年的”重建更好的法案”類似,確切的信用額度將通過對氫的整個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核算來確定。該排放測量方案將基于阿貢國家實驗室的溫室氣體、管制排放和能源使用技術模型,即 GREET。具體內容可以點擊綠色標題閱讀原文。
3、186輛燃料電池客車招標中!氫車市場進一步回暖
6月燃料電池汽車產銷環比大幅上漲,分別完成527輛和455輛,今年上半年燃料電池汽車銷售完成1390輛,已接近去年全年的90%。隨著復工復產的進一步推進,以及各地年度指標壓力的影響,7月燃料電池汽車招投標項目明顯增多。氫云鏈數據顯示,7月以來共有186輛燃料電池汽車相關招投標公告,且均為客車車型,總額達到34124.45萬元。據氫云鏈數據庫顯示,燃料電池客車隨著各地運動會的結束或延遲,其投放從2季度開始出現乏力的情況,而重卡車型則成為了燃料電池汽車推廣的主力,以今年上半年燃料電池汽車的上險數據為例,重卡占比過半位居四大類車型的首位,而客車則以31%位居第二。近期燃料電池客車開始大量招標,后續客車或將再發力,支撐下半年燃料電池汽車的銷售情況。具體內容可以點擊綠色標題閱讀原文。
4、19項補貼政策!《北京市關于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見稿)》發布
8月2日,北京市經信局印發了《北京市關于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見稿)》。《意見稿》擬從科技研發創新、技術裝備應用、產業集聚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示范推廣應用、標準體系建設、服務體系建設7大領域進行補貼支持。具體內容可以點擊綠色標題閱讀原文。
5、中國工程院:氫內燃機在船舶上可取得廣泛應用
現有氫內燃機的有效熱效率為35%~45%,而PEMFC系統的效率為50%~60%;雖然氫內燃機的效率偏低,但功率可以達到高值(目前可達到兆瓦級),已用于拖船和渡船。在成本方面,氫內燃機明顯低于PEMFC系統,以100 kW發電裝置為例,基于當前技術的氫內燃機成本僅為PEMFC系統的50%。可以預判,隨著船舶儲氫技術的發展、氫能基礎設施的完善,氫內燃機在船舶上可取得廣泛應用。具體內容可以點擊綠色標題閱讀原文。
6、氫氣運輸補2元/kg,氫車購置補60%,加氫站最高1000萬!《濮陽市促進氫能產業發展扶持辦法的通知》正式發布
8月3日,濮陽市人民政府《濮陽市促進氫能產業發展扶持辦法的通知》。《通知》從綠氫制備、氫能儲運、加氫站建設、加氫站運營、交通領域商業應用、車輛運營、能源領域推廣應用、培育壯大行業骨干企業、氫能企業及產業項目落地、加大金融扶持等10大領域給予補貼。具體內容可以點擊綠色標題閱讀原文。
國內、外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動態
1、氫車購置補30%,加氫站最高補500萬!廣州《南沙區氫能產業扶持辦法(征求意見稿)》發布
8月3日,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印發了《南沙區氫能產業扶持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稿》包括辦公研發及生產廠房補貼、鼓勵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鼓勵車輛推廣應用、車輛運營獎勵、車輛加氫補貼、股權行權獎和相關服務支持8項,有效期3年。內容可以點擊綠色標題閱讀原文。
2、3000輛車、熱電聯供5MW!《大興區氫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征求意見稿)》發布
8月2日,北京市大興區經信局發布了《大興區氫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征求意見稿)》。文件指出,到2023年,實現氫能領域部分技術創新突破,初步形成新技術和產品的先行先試樣板間,關鍵產品進入降本區間。氫能相關企業數量超過100家,2-3家鏈主企業落地發展,氫能產業規模超過100億元。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數量不低于1000輛,力爭建成5座加氫站,推廣分布式熱電聯供系統裝機規模累計達到2兆瓦。到2025年,實現從關鍵基礎材料到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替代,關鍵核心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綜合成本顯著降低。氫能相關企業數量超過200家,培育4-6家上市企業,孵化2-3家生態引領型企業,氫能產業規模超過200億元,形成氫能高端裝備制造與應用示范區。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數量不低于3000輛,建成至少10座加氫站,推廣分布式熱電聯供系統裝機規模累計達到5兆瓦。具體內容可以點擊綠色標題閱讀原文。
3、寶武清能總裁魏煒:2050年前后實現碳中和,可能50%要靠氫冶金
寶武清潔能源有限公司總裁、黨委副書記魏煒表示:”在雙碳進程中,我們一直有一個觀感:2025年前大家都熱情高漲,產業機遇非常廣闊,縱深也很大,空間也很大。2035年以后就會幾何級地產生很多顛覆性的新的市場機遇和市場空間。但是我想說的是2025—2035年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階段,需要整個工業體系、研發領域以及政府政策配套,真正地攻堅克難地去逾越。”寶武清能預判,在2050年前后實現碳中和,可能50%要靠氫冶金,30%靠現有流程極致化以及大量推行電氣化。真正地面向未來2035年以后的碳減排,起到顛覆性作用的也是氫冶金,即真正地從碳還原煉鐵走向氫還原煉鐵這樣一個顛覆性的工藝。具體內容可以點擊綠色標題閱讀原文。
4、”中國氫能第一股”億華通二次遞表港交所
8月1日晚間,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eijing SinoHytec Co., Ltd. (688339.SH))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掛牌上市。這是繼其年1月27日遞表失效后的再一次申請。億華通曾2016年1月13日在新三板掛牌,2020年6月18日從新三板摘牌后,2020年8月10日,在上海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當時被稱為中國氫能第一股,截止發稿時,股價報109.94元/股。具體內容可以點擊綠色標題閱讀原文。
5、杭州發改委:《浙江省加氫站布局規劃(2022-2025年)》已進行意見征求,杭州年底建成加氫站12座
8月2日,杭州市發改委公布了關于市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第3號提案的答復。答復內容指出,今年5月,《浙江省加氫站布局規劃(2022-2025年)》進行意見征求,擬在2025年基本建成市域、城區100公里輻射半徑的加氫網絡,全省建設加氫站50座以上(其中杭州市9座),日加氫能力80噸以上,開展制氫加氫一體化和可再生能源制氫加氫站試點;在2030年基本建成服務場景多元,市域、城區50公里輻射半徑的加氫網絡,推動加氫站建設和氫能產業協同發展,助力全省碳達峰目標實現。具體內容可以點擊綠色標題閱讀原文。
6、六家牽頭單位集結!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上海市第一批車輛發車
8月4日下午,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上海市第一批車輛集中發車儀式在上海汽車會展中心舉行,來自捷氫、重塑、神力、航天氫能、清志和青氫6家企業的100輛燃料電池汽車集體”出征”,這是上海在”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政策帶動下,首批投入示范運營的燃料電池汽車。據介紹,上海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八大核心零部件基本布局完整,自主研制的燃料電池系統處于國內第一梯隊,電堆、膜電極、雙極板等核心零部件在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力,已推廣燃料電池汽車約1500輛,建成加氫站12座,初步構建了純氫、油氫合建等多模式供氫網絡。
7、殼牌與申能成立合資公司,將在中國共同建設加氫站網絡
近日,殼牌(中國)有限公司與申能(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申能集團”)所屬上海申能能創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簽署協議,成立合資公司”上海申能殼牌新能源有限公司”。雙方將通過該合資公司在上海投資建設加氫站網絡,這將成為殼牌在亞洲的首個加氫站網絡。該合資公司計劃未來5年內在上海及長江三角洲地區建成6-10座加氫站。到2030年,其規模將擴展至覆蓋長江三角洲地區的30座加氫站,每天可以為約3,000輛燃料電池卡車或公交車供應氫氣。這一加氫站網絡建成后,將加速燃料電池汽車在上海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公路貨運、公共交通、市政服務、港口等領域的應用,并助力上海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的發展。具體內容可以點擊綠色標題閱讀原文。
8、重塑聯合北汽福田:宜家首批60輛氫能重卡投運!
近日,60輛搭載重塑科技燃料電池系統的重型卡車,在上海國際汽車城舉辦的發車儀式上正式交付運營,該批車輛將為全球知名家居企業宜家進出口陸運供應鏈提供零碳運輸服務。這批42噸的燃料電池重型卡車,是重塑科技基于宜家中國的物流運輸場景與福田汽車聯合開發,協同氫能供應方中石化氫能源(上海)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石化氫能源”)、車輛運營方輕程(上海)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輕程物聯網”),旨在推動燃料電池汽車在企業供應鏈物流中的規模化應用。具體內容可以點擊綠色標題閱讀原文。
9、美錦能源百億氫能產業基地項目落地佛山
7月28日,南海區舉辦重大項目簽約儀式。美錦氫能產業總部基地、海天大健康綠色產業項目、廣東中鵬新能科技生產基地等12個項目集中簽約,計劃投資總額283億元,其中”兩高四新”項目占八成。這些項目的簽約,將為南海”兩高四新”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注入強勁動能。在集中簽約的諸多項目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美錦能源體系內產業鏈各環節優質公司及佛山現有氫能領軍企業聯合打造的美錦氫能產業總部基地項目。該項目為此次活動中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對照計劃,該項目將在南海打造集整車制造、氫能汽車核心裝備生產、分布式綠電制綠氫和加氫母站于一體的園區。具體內容可以點擊綠色標題閱讀原文。
10、東岳集團擬5.38億元轉讓山東東岳未來氫能材料約7.9%股權
東岳集團發布公告,于2022年7月28日(交易時段后),轉讓人(公司一間直接全資附屬東岳氟硅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受讓人(淄博齊魯基石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訂立《股權轉讓協議》,據此,轉讓人同意向受讓人轉讓目標公司(山東東岳未來氫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3433萬股股份(于本公告日期占其股權總額約7.90%),總代價約為人民幣5.38億元。目標公司為公司的聯營公司及一間于中國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氟化質子交換膜、其關鍵原材料及衍生產品的研究、生產及銷售業務。
數據庫一周動態
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政策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