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策法規
1、交通部發布綠色交通標準體系
日前,交通運輸部印發《綠色交通標準體系(2022年)》,共收錄242項綠色交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包括加氫站技術規范(2021年版)在內。待修訂標準中包含近零碳交通示范區建設、城市綠色貨運配送評估、氫燃料電池公共汽車配置等重點標準需求。
2、三部委:將建立全國及地方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
8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實施方案》,目標到2023年,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初步建成。到2025年,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進一步完善,將建立全國及地方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建立健全重點產品碳排放核算方法。
3、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召開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部際協調機制第一次會議
為加快推進《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落實,8月18日,科技部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在北京召開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部際協調機制第一次會議。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提出,要從低碳科技創新系統整體出發,頂層設計,根據不同技術的發展階段和適用場景,分門別類有序推進能源、工業、交通、建筑等領域低碳科技創新。
2行業走勢
1、北京氫能質量標委會成立
8月19日,北京市氫能質量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成立。這是京津冀范圍內成立的首個氫能質量相關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將在全國氫能標準體系下開展北京市氫能質量領域的標準化工作。由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清華大學、北汽福田汽車等29名成員組成。
2、全國首座氨現場制氫加氫一體站示范項目在福建啟動
8月19日,中國石化福建石油攜手雪人股份、福大紫金打造的全國首座氨現場制氫加氫一體站示范項目啟動儀式,在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舉行。該項目以氨作為氫氣的儲能載體,解決高密度儲運氫氣的安全性問題,降低了氫氣儲運成本,可靈活調整產能,實現氫氣的現產現用,為零碳氨氫能源利用打造一個閉環。
3、中國能建氫能產業園項目開工
8月19日,由中國能建和眾宇動力聯合實施的蘭州新區氫能產業園項目(一期)正式開工,項目一期總投資30億元,主要建設年產2萬噸制氫能力和10萬標方儲氫能力的綠氫供應基地,以年產6萬噸綠氨和氫能交通應用為核心的示范應用中心,以年產3000套氫燃料電池系統為核心的氫能裝備制造中心,同時建設氫能研發創新中心、檢測中心和人才培訓中心。
4、2022年美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將達到22%
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2020年、2021年美國水力發電、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20%。預計隨著風能和太陽能的更多發電容量上線加上煤、核電的退役,這一份額將在2022年增加到22%,到2023年將增加到24%。
5、中國-芬蘭能源合作首個示范項目在廣州建成投產
8月17日,中國-芬蘭能源合作示范項目——廣州南沙“多位一體”微能源網示范工程在廣州建成投產,該項目由南方電網廣東廣州供電局與芬蘭企業圍繞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太陽能集熱系統及基巖儲能系統三大領域,深入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和示范工程建設合作,這是中芬能源合作第一個成功投產的示范項目。
3企業動態
1、中國能建與山東能源集團簽約 在氫能等方面深入合作
8月17日,中國能建與山東能源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打造央地合作典范,通過股權投資、項目合作等多種方式,在高端化工、新能源、氫能、儲能等方面深入合作,綜合開發鹽礦等資源,共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2、廣州公交集團與雄川氫能聯合承建的滘口油氫充電綜合能源站奠基
8月19日,滘口加氫站在廣州市荔灣區滘口汽車站西南側舉行奠基儀式。滘口加氫站項目是由廣州公交集團下屬企業廣州中運產業園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雄川氫能科技(廣州)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承建。計劃總投資1200萬元,設計日加氫量為1000公斤,將滿足100-150輛各類型氫燃料電池車輛的加氫需求。
3、旭強瑞投資建設焦爐煤氣制氫項目開工
8月15日,陜西旭強瑞清潔能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年產2億標方焦爐煤氣制氫項目開工儀式在龍門工業園區成功舉行,標志著韓城氫能產業發展進入了超車道。項目建成后可年產高純氫2億立方米。
4、貴州省科技廳相關領導專家調研神力科技
近日,貴州省科技廳領導赴神力科技就國內氫能與燃料電池行業發展情況、技術創新、商業化運營示范應用情況進行調研。搭載神力科技燃料電池產品的車輛已經在上海、北京、張家口、內蒙等多地實現商業化示范應用,累計行駛里程超過4700萬公里。
5、重慶首批氫燃料電池罐式攪拌車正式投運!
2022年8月18日,重慶首批氫燃料電池罐式攪拌車在重慶維冠建筑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投入使用,該批車搭載的正是國鴻氫能燃料電池系統,這也是重慶首批氫燃料電池罐式攪拌車走向商業化運營。
6、中原內配與宇通商用車簽約,推動焦作市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
8月19日,中原內配發布公告稱,公司與宇通商用車日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焦作市大力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應用,提高焦作市氫能制儲加運與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的技術水平,推動焦作市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