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申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黃迪南在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氫能經濟發展論壇”作主旨發言時表示,申能制定了氫能發展的“三縱三橫”戰略,著力打通氫能發展“制取-儲存-運輸-應用”等關鍵環節堵點,推動行業加快由導入期向產業化發展。
具體來看,“三縱”著眼高端制造領域,布局氫氣制備、儲運設備、燃料電池三大產品,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有多家企業發展成為產業鏈相關環節的頭部企業,如浙江藍能、上海氫晨、鯤華科技、蘇州擎動等。申能集團在資金、資源等方面給予了充分支持,助力“小巨人”企業持續突破“卡脖子”環節。
“三橫”聚焦應用場景,推動三大縱向產品在示范應用場景落地,實現氫能應用完整商業閉環。“第一橫”將立足上海,面向長三角,打造包含加氫站、氫源基地、碳中和示范園區等優質項目的氫能基地。“第二橫”將選取全國具有先發優勢的區域,與當地政企合力打造氫能綜合應用基地,探索多方共贏的規模化發展商業模式。“第三橫”依托申能系產品的整合聯動優勢,多手段多渠道打造多元應用場景,積極關注氫能在港口、船舶、鋼鐵、熱電聯產等領域的應用,力爭取得先發優勢。
黃迪南認為,氫能正逐步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也成為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氫能對于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推動“雙碳”將發揮三方面作用:一是助力新型電力系統加快建設的“好幫手”, 氫能可以有效平抑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隨機性、波動性、逆調峰特性帶來的不利影響,實現能源間的長時間調節、跨區域配置、跨品種耦合,有力促進源網荷儲互動與多能互補;二是助力高碳領域加快降碳脫碳的“好能手”,氫能可以作為電氣化“盲區”的有力補充,推動交通、工業等用能終端的能源消費轉型,實現大規模降碳脫碳;三是助力我國優化產業區域布局的“好助手”,華北、西北等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區可在不增加污染物與的基礎上,形成我國新型高載能產業聚集區,打造可再生能源產業鏈制造業、綠色化工、綠色冶金等產業集群。
為加快我國氫能多元有序發展,黃迪南建議,要從全產業鏈系統謀劃,科學理性確立近期、中期和遠期的氫能發展路線圖,引導各地發揮比較優勢、找準自身定位,引導領先企業向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的區域布局,實現產業集聚。同時,持續推動“穩慎應用,示范先行”,鼓勵具有相關產業鏈優勢的企業積極構建多元化氫能利用場景,形成頭雁效應,驅動技術創新迭代。此外針對相關應用場景,建立健全氫能相關市場機制,與儲能、調峰、碳交易等形成聯動,充分體現氫能的市場價值、服務價值與環境價值,進而推動氫能產業盡快由導入期進入成長期、成熟期,助力我國能源安全和“雙碳”目標落實落地。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