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國華河北赤城風氫儲多能互補示范項目調試產氫成功儀式在赤城開發區制氫項目生產車間舉行。
該項目是國家能源集團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總投資1.5億元,占地53畝,用自建風場的電源開展電解水制氫,制得的綠氫供燃料電池車使用,項目總氫氣產能為4000標方每小時,一期建設2000標方每小時。站內主要工藝設施包括中控車間、電解壓縮工段、充裝工段、氣體供應站、脫鹽水車間等。一期工程于2021年8月開工2022年9月竣工。
在疫情嚴供貨難的困難條件下,制氫項目在11月22日-28日期間,將設備調試完畢并順利產出超過燃料電池汽車用氫氣國家標準99.999%的高純氫,可為京津冀地區氫燃料電池汽車提供穩定綠色氫源服務。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