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株洲所”)發布消息稱,由該公司牽頭發起并主持制定的兩項IPC國際標準,正式面向全球同時發布。這是首次由中國提出、牽頭制定且全球軌道交通行業通用的首份IPC國際電子行業標準。
IPC(國際電子工業互聯協會),是全球電子制造業最有影響力的開放性非盈利行業組織,也是唯一一個匯集了電子行業全產業鏈所有參與者的國際性行業協會,在全球擁有64個國家共計5600多家會員企業,包括波音、GE醫療等世界500強企業,以及中小型企業、科研單位和政府機構等。
在國際市場上,IPC標準下的產品在歐美市場廣受認可,是實質性的全球市場標準,代表了電子制造業國際最高水平和權威地位。
此次由中車株洲所牽頭訂立的兩項IPC國際標準,分別是IPC/WHMA-A-620CR《線纜及線束組件的要求與驗收—軌道交通補充標準》和IPC-A-610GR《電子組件的可接受性—軌道交通補充標準》,其中,前者規定了軌道交通裝備用線纜、導線及線束組件的組裝制造操作和驗收要求,后者規定了軌道交通裝備用電子組件的制造要求和成品外觀驗收要求。
一直以來,國際標準是企業產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首需的“通行證”。標準的制定,更事關話語權。隨著中國企業近年來國際化程度的加深,對國際標準也從追隨、消化吸收、理解應用到主動參與,逐漸成為制定者和主導者。
作為“中國制造”金名片,中國軌道交通裝備以強大的產品力出口全球。隨著國內軌道交通產業開始領先全球,對新技術、新領域有了更高的希冀,現行的國際標準,已“跟不上”中國企業的需求。
中車株洲所是國內最先在軌道交通行業引入和踐行IPC標準的企業。為此,2017年起,中車株洲所牽頭發起軌道交通行業電子標準攻關,吸引了來自全球軌道交通產業鏈、電子產品供應鏈及第三方科研院所約200名專家參與,其中來自中國、美國、墨西哥以及歐洲的110名專家,在歷時3年多的標準開發過程中保持活躍參與,共同應對這場全球軌道交通領域電子行業技術的新“變革”。
兩項標準在2018年10月同時通過立項,歷經多次反復討論和修改,2021年9月、12月先后通過全球意見征集和公開投票,再經數月縝密地編輯校核后最終面向全球發布,均適用于軌道交通裝備3級及以上產品,以確保滿足軌道交通行業特定的功能、性能及可靠性要求。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