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造氫燃料電池堆“東風氫芯”正式獲批搭載整車,什么是氫燃料電池堆?它又能為湖北氫能產業發展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近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第355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其中,首次搭載“東風氫芯”電池堆的運輸車入列,標志著東風自主知識產權的氫燃料電池堆,進入示范運營階段,向產業化邁出關鍵一步。
湖北廣電融媒體記者尚大原:“所謂電池堆,它的內部其實就是這樣的雙極板和膜電極,一層一層堆疊上百層形成的結構,雙極板的線路就是運輸氫氣和氧氣,到電極膜上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提供動能的電能和水,全程不會產生有害氣體,甚至二氧化碳也不會產生,是一種非常環保的動力方式。”
電池堆是氫燃料電池最核心的構件,成本占到電池的60%,為電池提供動力。此次獲批的“東風氫芯” 電池堆,體積功率密度達到4千瓦每升,處于全國前列水平。
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授杜常清:“氫氣儲存以后,它可以實現比較長的續航里程,在商用車領域是非常有前途的。湖北以前在純電動布局就稍顯遲緩,我想在氫能領域,應該早一點來布局。”
此外,“東風氫芯”電池堆,還進一步突破了低溫啟動、電堆壽命等設計難點。同時,它也是湖北首款金屬板燃料電池堆,相對于以往研制的石墨材料電池堆,體積可減小三分之一以上。
東風技術中心前瞻研究中心氫能研發總監李洪濤:“實現了小型化、模塊化開發,可完美適配乘用車、輕型商用車,發動機艙的狹小空間。”
“東風氫芯”電池堆獲批,即將邁向量產,這也將進一步激活湖北氫能全產業鏈發展。
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授杜常清:“上游就是關鍵的材料和零部件,中游發電系統里面的零部件,下游整車、基礎設施、加氫站之類,跟這些相關的企業都會得到發展。”
東風技術中心前瞻研究中心氫能研發總監李洪濤:“將立足于我們的湖北省及氫能示范城市,在武漢、十堰、還有襄陽等地,構建氫能的產業鏈與產業生態。”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