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哈爾濱地鐵集團獲悉,7月25日,哈爾濱地鐵友誼宮站順利封頂,至此,友誼宮站主體結構施工已全部結束,為后續附屬結構和站內二次結構施工贏得了時間。此次封頂,相比原施工計劃提前7天。下一步,將全力以赴向兆麟公園站主體結構封頂與友誼宮站附屬結構目標進發,為建設便捷交通方式,推動哈爾濱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據了解,哈爾濱地鐵3號線友誼宮站順友誼路東西方向布設,距離哈爾濱4A級景區中央大街僅300米,北臨松花江、友誼宮等,南臨老舊建筑物與高層居民住宅樓,施工難度大成為項目施工人員全員的一大“心病”。
為此,哈爾濱地鐵集團指定專職人員,每日進行監控測量,全方位保護建筑安全。車站北側距松花江僅280米,地質屬富水砂層,易出現涌水涌砂現象,項目“對癥下藥”,在地連墻接縫處采用鋼板封堵加固、坑外應急降水井等多種科學舉措,攻克富水砂層所帶來的風險。位于“寸土寸金”的城市主干道上,密集的車流與人流,使施工場地面積、運輸車輛進出場嚴重受限,為了便于施工,項目科學組織、合理安排,靈活調動機械、材料進出場,充分利用好每一寸場地,推動工程進展。
據介紹,哈爾濱地鐵3號線是哈爾濱地鐵規劃的唯一環線,貫穿4個中心城區,是黑龍江省內在建規模最大、難度最高、社會影響最大的地鐵項目,項目建成后將有效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提高城區整體通行效率。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