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東站8月12日正式啟用。為方便市民換乘出行,武漢市交通運輸部門公布公交、地鐵配套銜接方案。其中:首批4條公交線路調整后始發、途經武漢東站。乘坐地鐵的乘客無需出站,通過聯絡通道即可直達國鐵火車站,換乘僅需半分鐘。
首批4條公交線路調整后始發、途經武漢東站。通訊員供圖
首批4條公交線路配套 后期視市民需求動態調整
武漢東站分為東、西兩個廣場,分別設立了公交專用停車場。為配合武漢東站啟動,方便市民公交換乘,武漢公交部門優化調整了362、521、591、781四條公交線路走向。其中:公交362路、521路進入西廣場公交站臺??渴及l,公交591路進入東廣場公交站臺停靠始發,公交781路途經東站。
武漢公交光谷營運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交362路調整線路走向后,可惠及錦繡龍城居民小區、民族大道、關山大道沿線市民前往東站;公交521路調整走向后,解放路、民主路、中南路、武珞路、珞喻路沿線,可直達東站;公交591路調整走向后,方便八一路、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周邊市民、學子公交出行東站;公交781路調整線路走向后,可方便藏龍島大學城內的湖北經濟學院、湖北美術學院、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武漢體育學院等高校師生以及沿線市民前往武漢東站。
該負責人同時表示,后期將密切關注武漢東站客流情況,根據市民出行需求,新辟公交線路或進行動態調整,盡力滿足市民乘客公交出行需求。
首批4條公交線路調整后始發、途經武漢東站。通訊員供圖
聯絡通道開放 地鐵國鐵換乘僅需30秒
地鐵武漢東站是繼漢口火車站、武昌火車站、武漢火車站之后,第四座與鐵路無縫銜接的地鐵站。地鐵武漢東站站在國鐵東廣場正下方,地鐵車站B端站廳與國鐵聯絡通道相連。為方便市民快捷轉換, 8月12日起,武漢地鐵武漢東站與鐵路車站聯絡通道出入口正式開放,乘客無需從地鐵出站,通過聯絡通道即可直達國鐵火車站,換乘僅需半分鐘。
地鐵武漢東站是2號線和11號線換乘站,兩站站廳呈T字形結構合為一體,11號線站臺的車頭處與2號線站臺中部相連,兩站站臺換乘時長約為半分鐘。“武漢東站的投用,下了火車轉地鐵、出了地鐵乘火車將成為更多市民乘客的出行模式,我們地鐵車站已做足了準備。”地鐵武漢東站站區負責人王維介紹說,車站相關人員提前對火車站的布局、聯絡通道、換乘距離進行了掌握,優化調整客流組織方案,高峰客流時段采取靈活調整換乘手扶電梯方向、利用鐵馬隔離通道、設置電梯附近臨時標志、增派工作人員引導等措施,降低客流對沖、提升換乘通行效率。
據了解,從地鐵武漢東站乘坐2號線,56分鐘到達漢口火車站、89分鐘到達天河機場站,在中南路站換乘4號線34分鐘到達武昌火車站,在中南路站或洪山廣場站換乘4號線55分鐘到達武漢火車站,乘坐11號線31分鐘到達鄂州葛店南站。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武漢東站是融合鐵路、軌道交通、常規公交多種交通工具,地面、地下于一體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站。武漢東站啟用后,將進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和火車站客流集散功能,實現鐵路與地鐵、城市公交無縫對接,一站式換乘交通體系,更好地滿足廣大市民“零距離換乘”出行需求,給武漢城市圈的協同發展帶來新機遇,不斷提升城市門戶形象。
一、公交521路 首末站由鳳凰山停車場至武漢東站西廣場
去行走向:鳳凰山停車場經中山路、臨江大道、彭劉楊西路、解放路、民主路、中南路、武珞路、珞喻路、關山大道、高新大道、佳園路、海納路至武漢東站西廣場。
回行走向:武漢東站西廣場經海納路、佳園路、高新大道、關山大道、珞喻路、武珞路、中南路、民主路、解放路、中華路、臨江大道、中山路至中山路鳳凰山。
二、公交591路 首末站由珞獅南路華中農大至武漢東站東廣場
去行走向:珞獅南路華中農大經珞獅南路、珞獅路、八一路、卓刀泉北路、珞喻路、珞喻東路、佳園路、光谷創業街、光谷一路、百川路至武漢東站東廣場。
回行走向:武漢東站東廣場經百川路、光谷一路、光谷創業街、光谷大道、珞喻東路、珞喻路、卓刀泉北路、八一路、天鵝路、珞獅路、珞獅南路至珞獅南路華中農大。
三、公交362路 首末站由民族大道馮徐村至武漢東站西廣場
去行走向:民族大道馮徐村經民族大道、茅店山中路、茅店山西路、龍城路、周店路、韻湖公園路、湯遜湖北路、江夏大道、華師園一路、華師園路、韻湖公園路、湯遜湖北路、江夏大道、華師園路、華師園一路、華師園北路、大學園路、關山大道、高新二路、佳園路、至武漢東站西廣場。
回行走向:武漢東站西廣場經佳園路、高新二路、關山大道、大學園路、華師園北路、華師園一路、華師園路、江夏大道、湯遜湖北路、韻湖公園路、華師園路、江夏大道、民族大道至民族大道馮徐村。
四、公交781路 首末站由栗廟南路美院南門至珞喻東路大黃村。
去行走向:栗廟南路美院南門經栗廟南路、栗廟路、楊橋湖大道、光谷一路、百川路、高新大道、光谷一路、珞喻東路至珞喻東路大黃村。
回行走向:珞喻東路大黃村珞喻東路、光谷一路、高新大道、百川路、光谷一路、楊橋湖大道、栗廟路、栗廟南路至栗廟南路美院南門。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