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廣東省發改委印發《廣東省加快建設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下稱《行動計劃》),到2025年示范期末,實現推廣1萬輛以上燃料電池汽車目標。至此,京津冀、上海和廣東三大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發展目標都揭開了神秘面紗。
南方+記者對比發現,同為國家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的京津冀、上海示范城市群分別規劃了5300輛、5000輛的推廣目標,而廣東示范城市群推廣數量為1萬輛以上。此外,《行動計劃》提出多維度措施,包括產業集聚、技術水平、加氫站布局、規模化推廣應用、制-儲-運氫、產業鏈安全等方面。
到示范期末,廣東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將實現電堆、膜電極、雙極板、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碳紙、空氣壓縮機、氫氣循環系統等八大關鍵零部件技術水平進入全國前五,形成一批技術領先并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實現推廣1萬輛以上燃料電池汽車目標,年供氫能力超過10萬噸,建成加氫站超200座,車用氫氣終端售價降到30元/公斤以下,示范城市群產業鏈更加完善,產業技術水平領先優勢進一步鞏固,推廣應用規模大幅提高,全產業鏈核心競爭力穩步提升。到2025年末,關鍵零部件研發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技術創新高地。
按照規劃,“十四五”期間廣東省布局建設300座加氫站,其中示范城市群超200座。同時,為了加快布局建設,《行動計劃》明確了加氫站建設相關手續,統一了加氫站建設補貼標準。對于氫氣制-儲-運環節也明確加快保供重大項目建設,推動加氫站內電解水制氫、開展氫氣制儲運新技術應用試點,以逐步降低用氫成本,對加氫站終端售價2023年底前高于35元/公斤、2024年底前高于30元/公斤的,不予補貼。
目前,廣東省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相關產業已超過百億元,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集群之一,隨著示范城市群行動推進,產業發展還在提速。以位于佛山的鴻基創能為例,在2021年實現產銷107萬片膜電極,預計今年產品銷量將達到200萬片,到2025年則計劃實現1000萬片銷量目標。
分析指出,除了明確產業發展目標、促進技術創新、推動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推廣應用之外,《行動計劃》聚焦廣東示范城市群面臨的區域供氫不足、制-儲-運氫成本高、相關管理標準不明晰等問題,在加氫站建設與運營、保障低成本用氫等方面作出了明確、可行的規定,這是對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有效支撐,大大提振了行業信心。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