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隨著海上垂直注漿作業(yè)船只、設備及人員到位,由中鐵十四局承建的汕汕鐵路汕頭灣海底隧道正式開啟海上注漿作業(yè),為隧道穿海之旅“夯實道路”。汕頭灣海底隧道是汕汕鐵路全線控制性工程,全長9781米,地處8級地震帶,采用“明挖法+盾構法+礦山法”的組合施工方案。隧道約2公里長的海域段共分布有8條斷層破碎帶,其中 F9、F10海域斷層風化凹槽段為全線施工風險最大區(qū)段,能否安全高效通過F9、F10斷層是整個隧道如期貫通的關鍵。
海上注漿作業(yè)平臺
受F9斷層破碎帶影響,該段隧道巖體極破碎,裂隙發(fā)育密集,輝綠巖脈侵入頻繁,裂隙水與海水存在水力聯系,受海水補給較強。而且,該斷層影響段最大水壓達0.98兆帕,隧道開挖、洞內注漿都面臨極大風險和超高難度。為確保隧道礦山法施工安全順利通過F9斷層破碎帶,中鐵十四局汕汕鐵路站前六標項目部在汕頭灣南岸搭建注漿后臺,通過高壓注漿管,連接施工船,進行海面注漿施工,進而達到固結隧道破碎巖體、填補隧道周圍巖體裂隙的目的。
海上注漿作業(yè)平臺
汕汕鐵路站前六標項目總工程師柯成林告訴記者,此次注漿采用袖閥管海面垂直注漿處理,對隧道結構頂外2米~20米范圍進行豎向加固,隧道結構兩側外2米~10米范圍進行橫向加固?!昂I献{孔深達96米,屬深孔注漿,注漿難度大;且注漿區(qū)域位于汕頭灣主航道,易受到臺風、大霧、強降雨等天氣影響,水上水下作業(yè)難度大、安全風險高?!庇浾吡私獾剑瑸榇_保達到預期注漿效果,施工團隊將進行現場注漿試驗,形成適合該工程試驗段地質條件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藝,以指導后續(xù)大面積施工。為減少海上注漿對海域的影響,參建人員在高壓注漿管每30米處配置1個船錨,將注漿管固定在海床上,防止注漿管對施工及過往船只造成影響。如遇管道破裂,該團隊將采用起錨艇起出注漿管,更換注漿管,防止?jié){液對海域造成污染。
工人在海上平臺冒著高溫施工
據柯成林介紹,注漿完成后,隧道斷層破碎帶與海水的連系通道將被封堵,能有效避免開挖過程發(fā)生突泥涌水風險,防止隧道在后期運營過程中滲漏水;隧道周邊也將形成矩形的封堵區(qū)域,圍巖整體性、承載能力以及活動斷層區(qū)域隧道抗震抗斷能力將進一步提高,以保障隧道礦山法施工安全。
工人在海上注漿平臺冒著高溫施工
截至目前,汕頭灣海底隧道礦山段掘進1743米,1號斜井累計掘進1705米,2號斜井掘進798米,盾構段進尺1147米,已完成整體長度的55%。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fā)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guī)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tài)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guī)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