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代川 中山公交集團90后公交司機,執行公交營運任務共計1050天,安全行駛超20萬公里,曾榮獲2020年“四好”車組稱號,被群眾親切地稱為“乘客的貼心人”。
在公交車廂,他細心服務每一位乘客,入職以來一直保持著零事故、零投訴的記錄;不少乘客從陌生到逐漸熟悉,再互留電話、微信成為朋友;工作時看到路邊昏迷不醒的市民,他停車報警、撥打120……32歲的90后公交司機劉代川,執行公交營運任務共計1050天,安全行駛超20萬公里,他被群眾親切地稱為“乘客的貼心人”。
入行四年安全行駛超20萬公里
90后公交司機劉代川所在的K28路線,前身是12路線,自2018年進入公交行業以來,他便一直工作在這條貫穿中山汽車總站到珠海下柵檢查站、全長35.2公里、單程需要花費時間約90分鐘的公交干線。
剛進入公交行業時,劉代川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原12路線通往汽車總站,常年客流量大,線路沿線經過中山體校、南朗市場、翠亨醫院等58個站點,駕駛路段橫穿中心城區和東部主要鎮區,乘客以老人、學生和南朗鎮居民為主,這意味著劉代川在駕駛過程中要更謹慎更耐心。入職以來,劉代川一直保持著零事故、零投訴的記錄。
作為重慶人的他,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溝通,劉代川只能每天下班后加強和本地同事交流,盡快熟悉粵語,從會聽開始。“一開始部分老人和村民不會講普通話,一般上車用粵語和我交流,我只能要求他們用普通話再講一遍,遇到不理解的乘客,我更要耐心解釋清楚。”
“公交行業是辛苦的,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晚上7點左右下班,但在車廂內看到一個微笑、一個點頭、聽到一句謝謝、一句親切問好,這是我工作路上砥礪前行的動力。”
進入公交行業4年來,劉代川安全行駛超20萬公里,執行公交營運任務共計1050天,工作付出也得到上級的肯定,曾榮獲2020年“四好”車組稱號,90后的劉代川是中山公交集團的“新秀”。
為八旬老人打印“粵康碼”
2020年11月,在三禮電子廠公交站對開路段,一名市民在路邊昏迷不醒,劉代川立即停車報警,爭取寶貴的救治時間。在等待救護車期間,傷者妻子打來電話,劉代川一一講明情況。民警和救護車到達現場后,劉代川詳細交代相關情況后,才離開現場。
“老年乘客是最需要關愛的群體。通常停車時,我會等車停穩兩秒以后再打開車門,老人上車后,等他們站穩,過兩三秒再踩油門……”這些行車細節讓劉代川駕駛的公交車備受群眾贊揚。
公交車作為市民常用交通工具,處于新冠防疫第一線,因此乘車出示健康碼是必須的。但很多老年人不會使用智能手機。K28路公交車上就有這樣一位特殊常客——80多歲的老人黃醫生,他每天都要從石岐搭乘公交前往南朗的診所工作,劉代川則主動提出幫助,“我加了他女兒的微信,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提醒她女兒把粵康碼和行程碼的截圖發給我,在早上發車前就幫他打印出來,到達黃醫生上車的站點就給他,保障他每天都能順利搭上公交車。”2021年公交線路12路計劃優化合并至K28路時,劉代川還擔心黃醫生老人家沒注意網上發布的公告,特意在12路合并當天打電話提醒他。
“我們是一個服務性的行業,作為一名公交司機,這也是應該做的。”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