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工作了。”
“有的同事都已出門在路上了。”
5月11日一早6點多,鄭州市民的微信群里就發(fā)出這樣的消息。
10日晚,鄭州發(fā)布《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關于調整主城區(qū)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2022年88號)。依據(jù)該《通告》,為更好統(tǒng)籌疫情防控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確保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經(jīng)研究,自5月11日零時起,調整主城區(qū)疫情防控措施。
公交、市域內班線客運恢復正常運營。乘客乘坐公交,須在車外掃碼,全程佩戴口罩。
對此,市民問,即日起,乘坐市內公交,不需要再提供24小時核酸陰性證明了吧?也不需要再測溫了吧?
5月11日,大河報·豫視頻經(jīng)向公交一線了解獲悉,5月11日,已恢復班線不需要提供24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用再給每個人都測溫。只需要佩戴口罩,掃碼上車。
有市民已經(jīng)坐上B5
“前幾天,車上配的體溫槍。乘客上車時,車長都給乘客測一下體溫,然后掃碼,出示24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現(xiàn)在沒說測溫和提供24小時核酸陰性證明的事。”公交一線有相關負責人說。
“跟著通告執(zhí)行。”公交一線另外一相關負責人透露。
早在一周前的5月4日,官方消息顯示,根據(jù)《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關于做好全市多輪核酸檢測的通告(2022年73號)》要求,為切實做好當前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阻斷疫情傳播,“即日起(5月4日起),乘坐公交出行時須全程佩戴口罩、主動掃碼核驗、進行體溫測量,同時出具24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5月11日,記者注意到,有的公交線路已恢復運營。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xiàn)。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fā)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guī)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jù)我市路網(wǎng)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shù)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tài)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guī)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