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是嘉定區重點布局的產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嘉定氫能產業已初具規模,但加氫站布局建設進程緩慢、氫能源運營車輛加氫困難等問題已成為當下的發展瓶頸。在今年的嘉定兩會上,區人大代表張曙光等提出“關于加快區內加氫站建設及運營的建議”。
張曙光介紹,根據相關統計顯示,嘉定區內氫能源運營車輛增長迅速。為實現上海城市群“百站、千億、萬輛”戰略目標,至2024年,上海市將推廣4200輛(貨車、乘用車、客車)示范應用,其中嘉定將承擔1500輛,占全市總數的36%。車輛數量的爆發式增長,造成區域內車輛數與加氫站數量比例嚴重失衡、氫車運營平臺面臨車輛加氫難的現狀。
按照相關政策,嘉定區加氫站建設的土地要求中,屬性要求為自購地或產權一致的租賃地,用地性質需為工業用地(S9交通設施配套用地最佳)。一方面,自購地將大大增加加氫站的建設成本;另一方面,要求租賃地的產權方進行加氫站建設更是極大地增加了建設難度。目前,新建(擴建)加氫站需新增用地,尤其是土地出讓階段一般要1-2年,建設周期較長,新建加氫站受限。
為此,張曙光等人聯合建議,由區領導牽頭,協調各區級部門,在解決加氫站建設、氫氣價格補貼、涉氫項目審批、用氫試行方案等產業瓶頸方面形成工作機制,推動重點產業應用難題的解題進程。“氫能產業的發展,需要系統性規劃和整體性推進,某一方面或環節跟不上,都有可能阻滯發展,更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態。”張曙光表示。
對于代表們的建議,區建管委相關人員表示,接下來將會加快推進嘉北郊野公園站、中石化朱橋油氫合建站、北區中石油油氫合建站、南翔純氫站的建設,緩解加氫困難,并加大油氫改建站的建設力度,啟動將具備條件的現有加油站改建為油氫合建站。至“十四五”末,嘉定將再建1-2座加氫站,實現嘉定區投入運營加氫站不少于6座。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