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統籌好常態化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上海市政府29日發布《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包括8個方面、50條政策措施。根據行動方案,上海將于6月1日起取消企業復工復產審批制度,同時出臺系列政策穩外資、促消費、擴投資。
在29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吳清介紹,針對復工復產卡點堵點,上海將動態修訂復工復產復市疫情防控指引,取消企業復工復產復市不合理限制(6月1日起取消企業復工復產審批制度)。同時,出臺擴大企業防疫和消殺補貼范圍、建立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互保機制、暢通國內國際物流運輸通道等政策措施,支持各行業領域復工復產復市,穩步提高企業達產率。
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給市場主體減負,除減免房租外,上海將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減免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對非居民用戶給予3個月應繳水費、電費、天然氣費10%的財政補貼,免收3個月單位生活垃圾處理費等。
穩外資方面,上海將建立重點外資企業復工復產專員服務機制,啟用重大外資項目線上服務系統,提前啟動2022年上海市鼓勵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發展專項資金申報工作,進一步支持跨國公司在滬設立地區總部和外資研發中心,著力穩定外資企業預期和信心。
促消費方面,上海將以大宗消費為抓手,年內新增非營業性客車牌照額度4萬個,按照國家政策要求階段性減征部分乘用車購置稅,對置換純電動汽車的個人消費者給予一次性10000元補貼,支持大型商貿企業和電商平臺發放消費優惠券,支持文創、旅游、體育產業發展,大力促進消費加快恢復。
擴投資方面,上海將加強城市更新規劃編制、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年內完成中心城區成片舊區改造,全面提速零星舊區改造,年內新啟動8個以上城中村改造項目。支持擴大企業債券申報和發行規模,將新型基礎設施等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范圍。
此外,上海還將優化人才直接落戶、居轉戶、購房等條件,吸引和留住各類人才。通過發放一次性補貼、愛心禮包等形式,保障困難群眾生活。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