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蒙古神華神東補連塔一望無際的草原,到大漠孤煙的戈壁,再到中鐵十一局四川國道351夾金山隧道項目銀裝素裹的雪山,今年36歲的李丹楓已經在TBM施工領域奮斗了近十載,變的是施工環境,不變的是精益求精、刻苦鉆研的決心。
厚實的工裝、壯實的身體,還有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就是這樣一個河南漢子,擔任著一種比飛行員數量還要少的職業——TBM機長。
美好的一天,從安全教育開始
清晨六點,夾金山巔還未染上日出的光暈,李丹楓便早早起床洗漱,開啟了新一天的工作。對于李丹楓來說,每天在夾金山腹地4平方米的小操作間里,操控著身價億元的“鋼鐵巨龍”緩緩前行,就是他最驕傲的事。
作為一名有著8年從業經驗的TBM駕駛員,李丹楓深諳施工安全的重要性,每天的工作,都是從小班組的教育開始。班組會上,李丹楓會分配當天的工作任務,講述工作難點、重點,當然,還有百說不厭的安全要點,等到一切準備完畢后,李丹楓便戴著安全帽,慢慢走進離最大埋深1400余米的施工隧道內。
走進TBM操作室內,只見李丹楓緊盯著電腦屏幕中的一項項數據,隨著手指輕輕一點,伴隨著機械的轟鳴,重約1600噸的夾金山號TBM便緩緩前行。作為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主流高新裝備,夾金山號TBM有5萬多個零部件,集五大系統30多個子系統于一身,操作難度極大。盾構掘進時,最擔心遇到掌子面塌陷、刀盤、巖爆、巖石掉落等突發情況,需要機長時刻注意觀察周圍圍巖軟硬情況,設計軸線情況,監測注意監控系統,調整推力和轉進,還得時刻注意皮帶的運轉,以及一些安全上的施工防護。
分析掘進數據
只要盾構機一旦開啟,就會一往直前,李丹楓必須集中精力,以毫米級精準度在地下掘進隧道。狹小的主機室,每天十幾個小時的工作,加上干冷、潮濕、噪聲、高原缺氧,對李丹楓來說都是考驗。但他很自豪:“我們是在做一件很偉大的事情,87年前,夾金山成為紅軍長征路上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現在,夾金山成為國內第一次使用TBM法施工的普通公路,從‘翻越’到‘穿越’,都是在創造歷史,能參與這個偉大工程的建設,是我的無上榮光。”
繁忙的午間,螺獅殼里做道場
別看夾金山號TBM有215米長,但供李丹楓和同事發揮的空間,只有4平方米大的操作間。對于一名成年男性而言,這空間略顯局促。不過李丹楓沒精力顧及這些,在他面前,有著四臺顯示屏和近百個操作按鍵,李丹楓正是通過這些按鍵,操控著這條“鋼鐵巨龍”打通連接雅安寶興與阿壩小金的“致富通道”。
作為機長,每天中午是李丹楓最繁忙的時刻,他與同事的午餐也都是在操作間內解決的。他和同事常常調侃,夾金山隧道就是個天然“大冰柜”,食物放在里面永不變質。因為隧道的施工點位于高海拔地段,再加上夾金山是一座終年積雪的大雪山,走進隧道,就如同走進冰窟,每次送餐的同事提起熱騰騰的飯菜走到操作間時,飯盒都變得冰涼。“吃飯一定要講究速度快,與隧道搶“熱氣”,吃得慢了,飯菜就涼了。”李丹楓捧著午餐笑呵呵地說。后來,項目部專門采購了一批保溫飯盒,讓TBM操作班組隨時都能吃過熱騰騰的飯菜。
檢查設備運轉情況
在操作間中吃過午餐后,李丹楓還要指導徒弟班前班后維保工作內容,與徒弟一起認真檢查設備,擦拭各個部位和加注潤滑油,使設備經常保持整齊、清潔、潤滑、安全,確保TBM在掘進過程中能夠正確地調整掘進姿態,讓TBM掘進機始終保持在施工設計要求的范圍之內。
夜間的溫馨,與家人的幸福時光
“作為一名鐵建職工,我把我的青春奉獻給了祖國的基建事業,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今年是李丹楓進入公司的第八個年頭了,作為TBM機長,這些年來,李丹楓的足跡深深烙印在了內蒙、新疆、云南、四川等地的地底深處。
“師傅,什么時候需要噴灑泡沫劑?什么情況適合使用膨潤土?什么情況需要混合使用?……”每天下班交接的時候,李丹楓便會從機長變成老師,面對徒弟們的“十萬個為什么”,他總是細心解答。“我是從維保崗位慢慢接觸盾構的,從門外漢到TBM機長,我深知這一條路的曲折和艱難,所以面對年輕人的疑惑,我都很樂意去幫助他們,每天的朝夕相處,我早已把他們當做家人。”李丹楓這樣說道。從成為TBM機長至今,李丹楓已經陸陸續續帶出了6個TBM操作手,為公司TBM專業領域建設培養著一批批后備人才。
“奔波在外,最舍不得的便是家中的孩子,晚上休息的時候,看著孩子的照片,心里就是一陣酸楚,但我相信,等他長大后,會為他的父親驕傲,畢竟,他的爸爸可是最酷的‘億元機長’。”李丹楓望著視頻中的孩子,笑著說道。李丹楓進入公司的同年,便與他的愛人舉行了婚禮,年末,他們便多了一個愛情的結晶,如此多的重要事件集中在一年里,讓工作與家庭的紀念日變得更加有意義。“我很感謝我的妻子,這些年她一直很支持我的工作,她和孩子是我工作的動力。”下班間隙,李丹楓都會與妻子通話,這也是他多年雷打不動的習慣。
氧氣瓶壓力安全檢查
今年國慶,因為工程到了關鍵節點,李丹楓放棄了休假,選擇堅守在施工一線,與同事們一起奮戰攻堅,在項目全體職工的共同努力下,該公司承建的國道351夾金山隧道項目掘進距離再創新高,掘進長度成功突破1000米,并創造了日掘進尺50米,月掘進尺670米的全新紀錄。
深秋的夾金山,被一場不期而遇的大雪覆蓋。雪壓山腰前,樹林已漸次著色,層林盡染。但在地層的深處,李丹楓在狹窄的操作間內,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駕駛著夾金山號TBM一環一環地掘進,在一方并不寬闊的天地里揮灑著自己的青春,為打通夾金山兩側11萬群眾致富通道奮勇前行。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