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深鐵集團”)披露了2024年半年報。
上半年,深鐵集團營業收入92.99億元,同比上漲50.95%;歸母凈利潤出現10年來首次虧損,虧損達37.93億元。截至6月末,深鐵集團資產總計7424.63億元,負債合計4199.97億元,資產負債率為56.57%,較上年末略有提升。
地產相關業務方面,上半年,深鐵集團站城開發業務成本28.19億元,同比增長6.5倍,毛利率同比下降40.87個百分點,主要系成本結轉結構調整因素。
近日,深鐵集團發行今年首個超短期融資券用于償債。評級報告指出,深鐵集團債務規模增長較快,但債務結構持續優化,整體償債能力極強。
上半年營收92.99億元
所轄客運網強度居全國首位
財務數據顯示,對凈利潤影響大的幾個指標中,營業成本達88.75億元,同比增長38.04%;財務費用達26.42億元,同比增長34.31%;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虧損26.34億元,同比下滑199.91%。
營收規模上,深圳地鐵繼續保持全國前列,2024年上半年更是跑出了超過50%的同比增速。但值得注意的是,92.99億元的營業收入盡管較2023年同期大幅提升,但仍明顯低于2022年同期的119.75億元。
在盈利上
號稱“國內最賺錢地鐵公司”的深鐵集團
卻在今年上半年遭遇“滑鐵盧”
2019年和2020年,深鐵集團的年度歸母凈利潤曾高達118.12億元和112.72億元;但此后歸母凈利潤迅速轉入下降區間,2021—2023年,深鐵集團歸母凈利潤僅分別為29.97億元、10.43億元以及5.51億元。今年上半年,深鐵集團歸母凈利潤顯示虧損37.93億元,正式步入虧損區間,為近十年來首次。
不過,單看地鐵運營方面,深圳地鐵今年上半年的相關指標仍較為可觀。
據深鐵集團此前披露,“2024年上半年,全市軌道交通線網((含4號線及有軌電車)累計運送乘客14.63億人次,日均客運量達到803.74萬人次,與2023年同期相比增長超17%,創下單日歷史客流新高,6條地鐵線路相繼刷新歷史最高紀錄……”
此外,今年上半年,深鐵集團所轄地鐵線網客運強度達1.41萬人次/公里日,位列全國首位。
相關財務數據也顯示,2024年1—6月,深鐵集團軌道交通建設運營及資源經營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7.79億元,同比增長7.44%,業務成本60.02億元,同比下降0.32%,毛利率同比增長9.78個百分點。深鐵集團表示,主要系2023年底發行人開通128公里地鐵線路,加之社會經濟活動向好,地鐵客流量同比大幅上升。
成本28.19億元
盡管客流情況向好,但長期以來,由于地鐵票款收入的公共產品屬性,票務收入無法覆蓋運營成本。上述數據顯示,上半年深鐵集團軌交建設運營的收入與成本間仍存在約13億元的缺口。
因此,正如中誠信國際《2024年度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信用評級報告》(簡稱“評級報告”)所指出的,站城一體化開發成為深鐵集團收入和利潤的重要來源。
這意味著,房地產市場進入深度調整階段,也勢必影響深鐵集團的業績情況。
據中報披露,2024年1—6月,深鐵集團站城開發實現營業收入44.18億元,同比增長170.14%,主要系站城開發項目集中交付。盡管營業收入同比大增,但仍不及成本增加的速度。數據顯示,深鐵集團站城開發業務成本同比增長.,達28.19億元,利潤12億元,毛利率同比下降40.87個百分點,展現盈利能力。深鐵集團稱,主要系成本結轉結構調整因素。
評級報告指出,深鐵集團站城一體化開發近年來盈利水平有所下滑,物業開發易受房地產市場行情變化及國家調控政策影響,需關注相關業務開展帶來的風險。
同時,評級報告還表示,深鐵集團作為萬科股份第一大股東,所持股權對應賬面價值占公司總資產的比重約14%,其貢獻的投資收益亦是公司歷年利潤總額的重要補充。但近年來,萬科股份經營業績下滑明顯,投資收益貢獻度隨之下降,且其債務壓力逐漸凸顯,股價震蕩下行影響下公司所持股權對應市值已遠低于其賬面價值。
發行年內首批超短期融資債券
用于償債
業績承壓之下,出于償債需要,深鐵集團于近日開始發行超短期融資券。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