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消息 近日,長沙地鐵2號線一期及西延一期工程信號系統升級改造項目(簡稱“長沙2改項目”)一次性完成新舊系統倒切,實現新信號系統的初期運營。這標志著新的信號系統拿過“接力棒”,順利實現了對老舊國外系統的國產化替代,將為市民們提供更加優質的出行服務。
長沙地鐵2號線一期工程于2014年開通運營,是長沙市首條開通運營的線路,連接長沙高鐵南站、長沙火車站等交通樞紐和五一廣場、橘子洲、岳麓山等核心商圈和熱門景點,是長沙軌道交通線網東西向骨干線、主動脈,是開行列車最多、行車間隔最短、客流量最大的線路。隨著長沙逐漸成為網紅“打卡圣地”,長沙2號線客運量逐年攀升,2021年至2024年連續四年“五一”、“國慶”假期等旅游旺季,單日客運量突破百萬人次,已成為全國最繁忙地鐵線路之一,對各關鍵設備系統穩定性和服務優質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 多面創新? 不斷突破 」
通過創新性地采用按工序施工的組織模式,遵循“先室外后室內”的原則,大幅降低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風險及對既有線路運營的影響,實現了項目實施期間未發生任何影響安全或既有線運營的事件。
通過定制化“V型”天窗、垂直天窗以及重大施工作業時間表等運營組織,同時采用“集中修”模式、優化車檢流程,為夜間作業贏得更多寶貴時間,使得天窗點的有效作業時間延長30%,整體作業效率提升50%以上,實現了項目284小時有效時間內完成所有動車調試任務,做到了“零”停運、“零”關站、“零”列車退運、“零”安全事故。
長沙2改項目順利完成一次性倒切,實現新信號系統的初期運營,標志著長沙2號線徹底擺脫了對國外技術的依賴,破解了國外核心設備備件供應不足、安全運營維保困難的難題。項目在未進行洞隧及設備房主體土建工程改動的前提下,遵循充分利舊的原則,僅對信號核心設備進行國產化改造,大幅降低了工程造價。新系統升級后,可實現未來長沙地鐵各線路成網,滿足不同線路列車資源共享和線網智能調度等要求,為打造長沙智慧城市提供支撐,推動城市軌道交通行業新質生產力的落地。
后續,中車株洲所時代電氣將繼續做好系統運營保障,持續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適的出行服務,持續推動長沙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長沙2改項目的成功經驗,不僅證明了中車株洲所時代電氣具備完成信號系統整體換裝式的“無感化”改造的能力,更說明了依托整車裝備深度融合優勢的中車名片具備更多元、更豐富的可能性,通過打造車地一體化智慧城軌系統的“中車方案”,為城軌交通和裝備自主化、智能化轉型升級貢獻獨有的“中國紅”。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