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武漢地鐵車輛中心在車輛架大修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共計完成架修88列(484節)、大修20列(120節),全面兌現了年度目標生產任務。
回顧這一年,武漢地鐵車輛中心各崗位人員齊頭并進,把問題想在前面,提前預判,做足備案,未雨綢繆,從規章制度、技術規程、工藝標準、人員配備、物資供應、節點把控、質量管控等諸多方面著手,攻堅克難、精準施策。
在籌備期間,車輛中心根據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相關標準、維修手冊要求和車輛實際狀態,并結合多年運營維護經驗,經過多次討論,編制了符合運營實際的近80萬字架大修規程,編寫700余篇架大修工藝作業指導書,做到應檢盡檢、應修盡修、應換盡換,不漏檢、不漏修、不擴大修,始終堅持安全、質量、效益統籌兼顧。
結合架大修必換件、檢換件清單,提前編制年度物資計劃,確保架大修物資供應及時、充足。針對大架修后庫存積壓問題,年初即提前介入,逐線分析物資消耗,優化下單,實現11號線、8號線架修后基本無新增庫存。
為保證架大修工作高質量開展,中心強化技術統籌,編制《車輛中心電動客車檢修動車管理制度》等92份技術規章,開展了車輛修程、修制優化,車輛檢修工裝統型等工作。同時,積極推進維修管理系統的應用,為車輛架大修工作注入了強大的信息化動力,目前已全面推廣至各線路。
為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中心在古田、三金潭、野芷湖等車輛段,開展了集中修模式的試點工作,以資源整合與優化配置為核心策略,通過對人力、物力、時間等關鍵要素進行全面系統的規劃與高效調配,打破傳統檢修模式下資源分散、協同不足的局限,不僅在檢修效率與質量方面實現了雙提升,還為后續在全線網范圍內推廣集中修模式積累了寶貴經驗。
在工裝設計上,車輛中心精密圍繞生產現場的實際需求,成功設計并制作出多款適用于架大修的專用工裝,有效提升了檢修效率。在2024年運營公司創新創效大賽中,車輛中心的“一種可視化超高壓自動裝配設備”和“移動式車鉤連掛設備”項目分別榮獲優秀創新項目一等獎和三等獎,還有“Jsp-2型單元制動器停放制動手動緩解工具”等6個小創造、小發明項目榮獲優秀“五小”創新成果。
2024年,車輛中心以穩健的步伐、精益求精的精神,圓滿完成年度既定的各項任務與目標。邁入2025年,車輛中心將以前期積累的檢修經驗為基礎,秉持精檢慎修的工作態度,持續優化工作流程,為武漢軌道交通的安全運營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