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消息 隨著各城市政府工作報告發布,今年各城市軌道交通開通運營計劃也已經明確,多個中心城市將集中開通多條軌道交通線路,帶來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的大幅增長,又將引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排名的變化。
突破
根據今年1月初交通運輸部發布的《2024年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數據速報》,全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深圳、武漢、杭州、重慶、南京和西安。
其中,北京和上海運營里程“800+”公里,位居第一梯隊;廣州和成都通車里程“600+”公里;深圳、武漢、杭州運營里程超過500公里,重慶和南京處于“400+”公里,西安以385.2公里位居第十位。
根據北京和上海的政府工作報告,北京今年將“開通地鐵17號線全線和6號線南延”。上海也將“建成2號線西延伸、18號線二期等軌道交通線”。去年北京和上海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分別是879和871.6公里,北京有望繼續位列榜首。
2月26日,成都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政府報告工作中指出,今年,成都將持續建強交通基礎設施,開通運營軌道交通10號線三期、13號線一期、17號線二期、30號線一期。
成都計劃開通的這4條線路合計總長87.5公里,根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2024年城市軌道交通運營數據速報》,2024年,成都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為634.2公里,因此,今年這4條線路開通后,成都軌道交通線網運營里程將超過700公里。
與此同時,廣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建成開通廣湛高鐵、廣佛東環城際、穗莞深城際琶洲支線,地鐵10號線、12號線東段及西段、14號線二期等,后面3條軌道交通線路合計74.5公里,屆時,廣州地鐵運營里程將達到768.4公里。
也就是說,相比第一梯隊,廣州和成都今年通車里程都將大幅增長,兩個城市今年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都將從“600+”公里升級到“700+”公里,繼續排在北京和上海之后,穩居第二梯隊。
不過,排名其后的城市今年將有可能發生變化,成為排名格局的主要變量。
其中,重慶和南京2024年運營里程分別是494.6和483.3公里。南京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通運營5號線、3號線三期、10號線二期,力爭建成6號線、寧馬城際”,而重慶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成6號線東站段、4號線西延伸段”,因此重慶和南京的排名可能生變。
去年第10位的西安與第11位的鄭州運營里程分別是385.2和382.7公里,兩者差距微小。根據工期安排,預計西安地鐵15號線一期今年開通;而鄭州在去年軌道交通線路集中開通之后,今年還沒有明確計劃開通的線路。
在目前已經公布的城市中,寧波的投運里程最大。寧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5年,建成4號線延伸段、6號線一期、7號線、8號線一期,開工建設1號線西延段,新增建成里程100公里、總通車里程超300公里。
排隊
其實,在這些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集中通車的背后,是多個城市當期建設規劃項目的完工收尾。按照5年的建設周期,2018~2020年密集批復10多個城市當期建設規劃的在建項目都即將結束,因此都在等待新一期的規劃。
今年多個中心城市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報批新一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
2024年12月24日,鄭州市軌道交通發展中心回復網民稱,該中心正在組織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的相關研究工作,方案尚未穩定。但是,2月發布的鄭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報批軌道交通四期建設規劃,開工建設S2、T1線。”
梳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廣州提出,“爭取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獲批,力爭開工建設廣州東至新塘五六線、佛穗莞城際。”寧波提出,“推進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申報,加速第三期項目和市域鐵路建設,開工建設1號線西延段。”
不止于此,蘇州提出,“申報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推進11號線四期、新港線一期等8個項目建設。”南昌提出,“積極推進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報批工作。”廈門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軌道交通三期建規獲批,開工建設軌道交通9號線二期。”
目前,西安政府工作報告還沒有發布,2024年12月25日,西安市政府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上回復網民時稱,西安市第四期建設規劃正在全力申報中,批復時間尚未確定。目前,西安市軌道集團正在積極對接發展改革部門,力爭四期建設規劃早日獲批。
2月27日,合肥市軌道交通集團在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回復網民咨詢時稱,“我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處于報審報批階段。”2月14日,沈陽市城鄉建設局回復網民時稱,按照沈陽市政府工作部署,該局正在組織推進《沈陽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劃》編制報批工作。從回復內容來看,目前該期規劃尚待履行省內初審,還未報國家發改委。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展位預訂??軌道交通展免費報名參觀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