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入伏以來,青島持續的高溫酷暑天氣,讓不少人選擇在空調房里“續命”,但是在緊張施工的地鐵建設工地,兩萬余名地鐵工人正堅守在施工一線。8月3日,半島記者走進比地面溫度還要高的地下40米地鐵隧道工地,這里的工人兩班倒,就像是在“桑拿房”里建地鐵,每天都要濕透好幾身……
探訪:地下40米的地鐵隧道“桑拿房”
“每天進工地就像是走進一個免費的桑拿房,基本上都得濕透好幾身。”8月3日,記者走進青島地鐵2號線西延段輪渡站至小港站區間,該區間剛剛實現右線貫通,目前左線正在采用TBM機械進行24小時不間斷隧道施工。
“最近的天氣高溫保持在30℃以上,在地下40米地鐵施工現場,由于隧道尚未實現貫通,空間相對封閉,再加上大型機械施工作業產生的余熱,地下隧道內溫度比地面溫度還要更高,‘蒸桑拿’的比喻一點也不夸張。”中鐵三局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地鐵2號線西延段項目經理趙明春告訴記者。
通過臨時樓梯,穿過深度達30米的豎井后,兩個隧道洞口就呈現在了記者面前,為了保證施工界面的氧氣需求,兩臺大型負壓風機持續24小時不斷從地面運送新鮮空氣到達兩條隧道內,同時也讓整個施工現場達到空氣流通的效果,就算是這樣,地下溫度依然比地面要高出許多,短短的730米施工隧道,感覺似乎特別漫長和遙遠,沒走一會兒的功夫,全身已經揮汗如雨。
作為TBM掘進施工班組長,魯智豐告訴記者:“作為施工生產一線施工人員,我能為參與青島地鐵2號線的建設做貢獻而感到自豪和驕傲。作為班組長,我每天加班加點親自帶領工人進行TBM作業。安全工作是頭等大事,每天的班前教育講話都把安全施工作為第一要務,告誡工人要堅決制止三違現象發生,從根源上杜絕人的不安全行為。在確保安全可控的情況下,嚴抓質量管理,從TBM掘進施工到管片的拼裝等每個施工環節,均從嚴要求。另外,嚴格遵照上級領導的施工安排,分白班和夜班兩個作業班組進行循環不間斷施工,以保證施工進度。”
直擊:地面高溫中的焊接作業
地下高溫悶熱像是桑拿,地上高溫酷暑像是燒烤。在中鐵四局2號線西延段輪渡站,現場施工正有條不紊進行著,其中鋼筋加工制作是重要環節。記者看到,五六名工人們正頂著烈日,緊鑼密鼓地焊接制作。姚成義正在進行電焊作業,一手扶鋼筋,一手拿焊槍,對準焊接的部位不停地“滋滋,滋滋”。焊接時,作業點的溫度極高,電弧中心溫度可達1000℃以上。為了防止火星濺到臉上和手臂上,工人們都是“全副武裝”,頭上戴著電焊帽,戴著專用絕緣手套的手里拿著電焊面罩,身上穿著電焊專用的防護工作服和絕緣鞋。在火花的作響聲中,溫度又被推向一個新高度。盡管如此,姚成義師傅時而彎腰、時而蹲著,一絲不茍地焊接著每個部位,臉上的汗不住的往下淌。對他而言,焊接質量是把牢安全的第一關。
電焊工姚師傅說:“作為施工生產一線施工人員,我能為參與青島地鐵2號線的建設做貢獻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夏季高溫作業雖然辛苦,但是項目部領導早早給準備了防暑降溫物品,一一分發到兄弟們手上,同時也給我們送來了安全和健康知識,讓我們感受到夏日清涼。盡管炎熱高溫,但心里想著我們早一天把地鐵2號線西延線建好通車,這條線路發揮了作用,我們流下的汗水就值得了。”
進展:地鐵2號線西延段最長區間貫通
目前,青島市在建地鐵11條線路,多達300多個工點,兩萬多名施工人員正奮戰一線緊張展開地鐵施工作業,地鐵工人的辛苦付出,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建設成果。近日,隨著TBM掘進機破洞而出,青島地鐵2號西延段最長區間隧道—輪渡站至小港站區間(簡稱輪~小區間)右線順利貫通。作為全線首個TBM貫通區間,在全面提速2號線西延段工程建設,實現高質量安全發展拔得頭籌,為早日實現全線貫通打下堅實基礎。
“我們公司承建3個TMB區間,分別是輪~小區間(輪渡站、小港站)、小~國區間(小港站、國際郵輪港站)、國~泰區間(國際郵輪港站、泰山路站),雙線全長5662米,區間埋深25~40米,下穿7處破碎帶,臨海段最近7米,同時還面臨側穿高架橋、下穿膠濟鐵路等風險,工程建設須應對多重技術攻關、破解層層風險壓力。”中鐵三局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地鐵2號線西延段項目經理趙明春告訴記者,地鐵建設除了離不開高性能掘進機械,最為可貴的是我們的工人師傅日夜奮戰在最濕熱難熬的建設一線。入夏以來,項目部安排了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值守現場,安排工人進行倒班作業,隨時提醒工人安全規范作業并在高溫時間及時停止施工人員作業,降低作業人員勞動強度和高溫作業頻率;夜間實行領導帶班巡查,保證夜間施工安全進行。同時,項目適時組織夏季送清涼活動,每日為現場工友提供西瓜、綠豆湯、礦泉水、藿香正氣水等消暑降溫飲品藥品,保證奮戰在一線建筑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據介紹,青島地鐵2號線西延段參建各方科學策劃、精心管理,克服了地質條件差、地下水豐富、場地受限等困難,采用電瓶車半列編組掘進情況下連續5個月取得月均開挖270米以上、單月最高295米的好成績,經過7個月的艱苦鏖戰,順利實現青島地鐵2號線西延段的階段性建設任務目標。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