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從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獲悉,國內首套自主研發的12米級盾構機主軸承近日在該企業順利下線。“洛陽創新”再次通過突破國產盾構機主軸承關鍵技術,在推動“國之重器”盾構機實現“中國造”的道路上邁上新臺階。
此次下線的12米級盾構機主軸承直徑為6米,精度達到P5級,完全能夠滿足主軸承使用壽命不小于15000小時等性能要求。這也是洛軸繼今年4月推動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套11米級盾構機主軸承完成地下掘進任務、實現工程施工應用后,在盾構機國產化領域完成的又一重大突破。
主軸承被稱為盾構機“心臟”,因在工作過程中需承受大傾覆力矩、大扭矩及沖擊載荷,易發生滾道塑形變形、局部剝落、異常磨損,滾子開裂等失效情況。而我國僅有10余年的盾構機主軸承研制歷史,相關設計體系仍不完善,大尺寸套圈、滾子控形控性制造技術有待突破,與之匹配的軸承性能測試與評價技術體系也尚未建立。
為實現核心關鍵技術自主可控,近年,洛軸憑借國內領先的技術研發實力,在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牽頭下,聯合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西藏鐵路建設有限公司、大連理工大學、河南科技大學等成立研究基礎和團隊項目團隊,依托航空精密軸承國家重點實驗室、盾構及掘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優勢,強化自主研發,相繼在大型掘進機主軸承高可靠性設計方法等方面實現重大突破,解決了一系列制約行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我們此次順利推動12米級盾構機主軸承下線,進一步解決了大型掘進機主軸承100%依賴進口的問題,破除了掘進機產業關鍵部件安全供應隱患,也有力推動洛軸成為國際大型掘進機主軸承的重要研發和生產基地。”洛軸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統計,迄今洛軸研發的盾構機主軸承已經完成在3米級到11米級盾構機上的施工應用,研發的系列軸承產品完全可滿足11米級以下盾構機施工應用。依托省高端軸承產業研究院等創新載體,后續該企業將推進軸承領域前沿技術研發、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技術轉化,通過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繼續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