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交路建池黃鐵路站前四標項目經理部一分部順利完成首個無砟軌道底座板的澆筑,標志著池黃鐵路項目無砟軌道施工在黃山區段率先拉開了序幕。
池黃鐵路采用CRTSⅠ型雙塊式無砟軌道,軌道結構從上到下由鋼軌、扣件、軌枕、道床板和底座板等部分組成。本次施工完成的首件位于池黃鐵路雙溪特大橋上,該特大橋連續梁已于2021年12月17日合龍。無砟軌道施工是高速鐵路施工的一道關鍵性工序,組織協調和技術難度非常大,而無砟軌道澆筑施工作為鋪軌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其施工精度要求更是相當高。
為全方位保障無砟軌道首件施工順利,項目部通過組織無砟軌道觀摩學習交流、加強CRTS I型雙塊式無砟軌道技術培訓,聯合中鐵上海設計院多次組織召開無砟軌道施工專題研討會和現場辦公會,不斷優化施工組織方案,調整工序和工裝配置,嚴格控制各環節施工技術指標,確保首件施工順利展開。“今年夏天,黃山區持續高溫,給澆筑帶來一些施工困難。我們在避開高溫作業的同時,積極做好防暑降溫措施,確保施工節點按計劃有序推進。”中交路建池黃鐵路站前四標項目經理部一分部項目經理金鵬表示,在接下來的施工大干中,項目部將嚴格按照計劃組織施工,搶奪三季度施工黃金期,奮勇爭先,為全面實現2022年施工總體目標奠定良好基礎。據悉,池黃鐵路黃山區段無砟軌道全長50.2公里,其中隧道無砟軌道32.2公里、橋梁無砟軌道13.67公里、路基無砟軌道4.4公里。首件工程澆筑的順利完成,將為后續無砟軌道的全面施工提供重要的技術和經驗參考,從而進一步推進項目建設進程,為確保池黃鐵路早日建成通車奠定堅實的基礎。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