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出行,是廣大群眾最關注的焦點和熱點。今年以來,聚焦服務城市發展戰略、服務民生需求,成都軌道交通持續加快建設,進入如火7月,又交出新的“成績單”——近日,據成都軌道集團介紹,截至目前,第四期建設規劃項目(含8號線二期、10號線三期、17號線二期、18號線三期、19號線二期、27號線一期、13號線一期和30號線一期工程)封頂車站突破99座,三條市域(郊)鐵路(成資線、成眉線、成德線)中7座車站封頂;18號線三期已完成成都軌道交通首個4線換乘地鐵車站主體結構封頂,19號線二期已移交進入運營籌備階段。
成都首個4線換乘地鐵車站盾構準備開工
盾構機碩大的刀盤被吊車徐徐吊入始發井,等待其他部件到位后,就開始進行拼裝——這是記者在成都軌道交通18號線騾馬市站項目現場看到的。
作為成都首座4線換乘車站,騾馬市站由新建的18號線三期、10號線車站和已開通運營的1號線、4號線車站組成,配置為六層,車站深度創下西南地區紀錄。“騾馬市站深度達45.5米,堪比地下15層樓。該站不僅是目前成都在建軌道交通項目的最深車站,在全國地鐵建設中也十分罕見。”成都軌道建設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7月15日,18號線三期騾馬市站主體結構順利封頂。“封頂之后,工作重心向盾構施工轉移。目前現場主要有兩個施工內容,一個是盾構機盾體的組裝,第二個就是地面上70噸龍門吊的安裝。”中鐵十八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人師傅有的在焊接著盾構機刀盤上的零部件,有的在忙著龍門吊的安裝,有的在為各種構件的下井做準備……
據介紹,接下來,該站將陸續進行四臺盾構機的下井和始發,分別向南北全速掘進。首臺盾構始發預計在8月下旬。
成資線鋪軌綜合形象進度已完成超六成
車站里,工人師傅正在進行空調、照明等機電設備的安裝;隧道里,一條條鋼軌被精準吊裝到位……
全長約38.7公里的市域(郊)鐵路成資線,是四川省首條跨市域軌道交通線路,連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和資陽市的軌道交通快線。建成后,將擴大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輻射范圍,有力支撐天府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和天府國際空港新城的建設,積極促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該線路預計2024年建成。
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成資線全線7座車站封頂并已移交機電進場;盾構累計掘進17788米,已實現全線洞通;地下站附屬共24處,已完成20處。在軌道部分,鋪軌綜合形象進度完成67.2%,正線預制板基底累計完成76.45%;機電安裝及裝修累計完成52%。
在市域(郊)鐵路成眉線,紅蓮站、音樂廣場站已完成打圍,興隆湖西站、眉山東站已進入圍護結構施工,秦皇寺站正進行基坑開挖;市域(郊)鐵路成德線的韋家碾站、斑竹園站、四川建院站等9個點位已實現一期打圍。
相關推薦:軌道交通展、隧道展、城市軌道交通展覽會、城市軌道交通展覽會展位預定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