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際線的刷新固然能證明城市在面貌上的進步,但如果公共交通不改善,人們出行還是只能依賴開車的話,那溫哥華仍然不夠現(xiàn)代。
在周二的BC省市政聯(lián)盟會議上,大溫各大城市向省府、Translink、聯(lián)邦政府呼吁:“請增大撥款力度,讓未來十年大溫的公共交通能真正實現(xiàn)飛躍。”
市長委員會主席,同時也是高貴林港市長的布拉德韋斯特指出:“我們需要雄心勃勃的交通計劃,讓無論住在哪里的人都能快捷出行,每一年都得看到明顯改進。”
未來十年,至少要投入200億
根據(jù)規(guī)劃,想要讓大溫公共交通大踏步前進,那么未來十年各級政府和運聯(lián)的總計投入要在200~210億元之間。未來十年需要開工,或是完成的項目如下:
更多快捷巴士
相比天車地鐵,快捷巴士想要落實更加容易。到2035年,大溫需要的快捷巴士數(shù)量必須是現(xiàn)在的兩倍,要至少增加11條線路,主要包括:Marine Drive到22nd St、Lynn Valley到溫哥華市中心、Richmond Centre到Metrotown、北溫哥華到Metrotown。
在布拉德韋斯特看來,只要愿意投入,不出兩三年的功夫,這些快捷巴士線路就能建成,將會為各城市之間的通行帶來實實在在的便利。
UBC地鐵
溫西的地鐵線路即將西延到Arbutus,但人們,尤其是UBC師生更關心的是地鐵何時開進UBC。但大溫市長們也坦言,這不是優(yōu)先事項,是未來十年各大工程里開工概率最低的。
運聯(lián)在會議上已經(jīng)向市長委員會表過態(tài):“除非從北溫哥華到本拿比、溫哥華的BRT快捷交通項目開工或實施后,才會考慮地鐵延伸到UBC。”溫哥華市長沈觀健此前也強調(diào),UBC地鐵線不是當務之急。
蘭里天車
UBC地鐵項目還未見眉目,而素里和蘭里之間、耗資40億左右的天車項目已經(jīng)在去年獲批,開工建設是遲早的事,最早會在2028年完工。
這條16公里長的天車線將包括8個車站和3個公交換乘站,可以在22分鐘內(nèi)把乘客從素里中心的King George送到蘭里中心。從蘭里乘坐天車到溫哥華市中心,也僅需1小時左右,跟開車速度差不多。
SFU纜車
相比UBC地鐵,SFU纜車實施難度較小,并且也已經(jīng)醞釀多年。有幾種方案:一是從Production Way天車站出發(fā),纜車直連SFU;二是先連接Gaglardi Way然后轉向SFU;三是Lake City Way連接SFU。
纜車路線長度在2.5~3公里之間,預計行駛時間5~6分鐘,這比需要15~20分鐘的公交車快很多,比開車還要快。
如果未來十年,這些項目真能完成一大半,那么對大溫交通的改善是顯而易見的。但200億的資金,該從哪來?
Translink運聯(lián)已經(jīng)發(fā)話表示:“光靠我們和大溫各城市市政府撥款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得到來自省府、聯(lián)邦政府等更高級別政府的投資”。“壓力”給到了尹大衛(wèi)、特魯多這一邊,且看他們?nèi)绾位I措了。
改善交通,同時能帶動住房建設
在會議中,素里市長布倫達洛克表示:“我們真的、真的、真的需要更好的公共交通,因為現(xiàn)有的交通網(wǎng)絡已經(jīng)阻礙了我們城市進一步發(fā)展的潛力,甚至阻礙了我們建造住房的能力。”
隨著人口不斷增長,人們不僅需要更多的住房、更需要更多交通位置好的住房。以素里蘭里天車為例,16公里的路段目前的高層公寓寥寥無幾,因為就算造了,不見得有人愿意住。但一旦公共交通網(wǎng)絡鋪開了,那么圍繞快捷公交、地鐵線路的地段會有更多開發(fā)商產(chǎn)生興趣,對購房者來說則是自住投資兩相宜。
建設一棟高層公寓一般只需要兩三年、三五年,但建設大型的公共交通網(wǎng)絡,往往需要十年磨一劍。因此各級政府、運聯(lián)必須要提高效率,從而滿足城市的需求。
對于市長們的訴求,BC省交通廳廳長Rob Fleming并沒有當場給出承諾,但表示“我們會盡一切可能與大家合作,并且尊重、滿足每一個項目清單。”
“為交通提供資金方面,我認為BC省一直做的不錯”,F(xiàn)leming強調(diào),“比如在疫情期間,我們出資10億元為運聯(lián)解決現(xiàn)金流問題,并且我們也會為素里-蘭里項目提供數(shù)億的資金。”
市長們在表示肯定的同時,也最后呼吁省府:“2024年6月之前,請給我們一份完整的交通改善資金方案,并做出官方承諾。”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xiàn)。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fā)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guī)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jù)我市路網(wǎng)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shù)的不斷調(diào)整,我們會常態(tài)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guī)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