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上午10時30分許,在貴州榕江縣境內,D2809次列車在貴廣線榕江站撞上泥石流脫線,司機不幸殉職,另有8人受傷。據央視新聞報道,該列車行駛在進站前的月寨隧道口時撞上突發溜坍侵入線路的泥石流。
早在2020年,為了徹底消除西成高鐵汛期落石安全隱患,鐵路部門曾大力開展隧道口鋼棚洞建設。有網友提出,針對容易發生滑坡的高鐵隧道口,是否也可以借鑒西成高鐵的經驗,在隧道口加設防護罩來防范同類事故?
一名鐵路排障專業人士說,此舉確實可以有效防范落石等異物侵入鐵路線,國內易發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鐵路線可以借鑒學習。
西成高鐵隧道口蓋“金鐘罩”
西成高鐵是我國在隧道洞口建設鋼棚的高鐵線路之一。資料顯示,西成高鐵自北向南穿越關中平原、秦嶺山區、漢中平原和大巴山區,地質條件極為復雜,全線橋隧占比高達93%。如何解決落石侵害,成了西成高鐵建設的核心之一。
據“中國鐵路”公眾號此前報道,為徹底消除西成高鐵汛期落石安全隱患,西安局集團公司大力開展隧道口鋼棚洞建設,從源頭上抵御隧道出入口仰坡的落石侵襲。
在2020年,西成高鐵搭設了“金鐘罩”“鐵布衫”來防范落石災害侵入鐵道。“金鐘罩”即為防止既有隧道洞口坡面落石沖擊營業線,由棚洞下部基礎、鋼立柱、柱間連接及緩沖層等組成,下部基礎采用混凝土現澆而人工建起鋼棚洞。“鐵布衫”則將主、被動防護網,通過錨索、花管等固定于山上攔截坡面落石。
除此之外,西成高鐵紙坊一號隧道出口第一道被動網上,還裝設有黑色智能感知單元。智能感知單元有序分布,當發生落石撞擊被動網險情時,其上的監測系統會立即發出報警信息,設備管理單位就會第一時間進行應急處置。
專業人士稱可以推廣防護措施
西成高鐵防范落石經驗,在其他高鐵線路是否可以推廣?
鐵路排障相關專業人士說,目前我國鐵路已有豐富的高鐵隧道安全防護技術。“洞口位置選擇、洞門形式選擇,都會根據當地地質情況而設計。”業內人士稱,針對西成高鐵的防護措施,國內易發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鐵路線可以借鑒學習。
同時,該人士表示,除依賴防護設施阻攔落石、泥石流外,列車還設置有多個障礙物檢測系統,包括在列車的擋風玻璃、頂部、前方等位置。檢測障礙物的手段包括激光雷達、毫米波等。
“但這些手段,都易受雨霧天氣影響。”業內人士稱,除在列車上會裝有檢測設備外,列車軌道也存在感知系統。
“列車軌道是有電路的,如有導電異物入侵,軌道則會顯示紅光帶,相關工作人員會根據紅光帶進行排障。”該人士表示,高鐵列車運行安全需要內外等多個系統協同進行,是一個非常嚴謹的過程。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