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能源城市公交車的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23年年底,全國城市公交汽電車的運行線路大約是8萬條,線路長度是173.4萬公里,公交專用道突破了2萬公里,運營車輛68.2萬輛,其中新能源城市公交數量達到55.4萬輛,相比2014年的3.7萬輛增長了15倍,在全國城市公交車里新能源車輛占比達81.2%,目前城市公交運營服務的乘客超過了1億人次。”。
9月25日上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車輛管理處處長劉明君分享了上述數據。
《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了解到,城市公交是我國最早大規模推廣新能源汽車的一個重要領域,也被看作是新能源車進入公共行業的第一個吃螃蟹的領域。從2015年開始,交通部就會同財政部等相關部委,先后出臺了節能與新能源公交車運營補助資金、城市交通發展獎勵資金等系列財政補助政策,同時依托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綠色出行創建、公共領域車輛的全面電動化,以及交通部每年開展的民生實事等相關工作,指導各地深入實施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戰略,實施推進新能源汽車在城市公交等領域的示范應用。
劉明君介紹,2024年以來,交通運輸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大規模設備更新的重要決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進新能源城市公共交通車輛的更新以及動力電池的更換工作,主要有四方面。
首先,加強政策引導。交通運輸部會同13個部門印發了《交通運輸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方案》,提出了城市公交車電動替代等7大行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保證城市公交正常運行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制定新能源公交車動力電池的更新計劃,積極推廣小型化新能源公交車輛。
其次,加大資金支持。交通運輸部會同財政部印發了《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補貼實施細則》,部署各地利用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對車齡8年及以上的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和動力電池設備的更新予以定額補貼,對于更新車輛的每輛車大概可以拿到8萬元的補貼資金。
再次,加強技術指導。據介紹,在工信部、公安部、商務部等8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就做好老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安全有序更換動力電池發布了一個公告,要求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輛動力電池的更換工作應該在確保整車安全的情況下實施,誰主張誰負責、誰更換誰負責的原則,明確了動力電池更換的性能,以及更換動力電池整車的性能應該要滿足強制性的國家標準的要求,就更換產生的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也做出了明確的要求,這個政策的實施解決了城市公交領域電池壞了或者老舊了也無法換的難題。
最后,強化安全管理。“我們發布了《道路運輸企業和城市客運企業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試行)》,我們將新能源城市公交車的動力電池超過質保期未按規定及時更換人員技術使用的情況,判定為重大的事故隱患。做這個判定的初衷就是因為城市公交這些年運營情況比較艱難,希望通過把它列入重大事故隱患,可以讓他有正當理由向政府財政申請一定補貼資金來支持他做這個事情。所以當時的初衷就是這樣的,同時也是消除潛在的危險因素,降低重大事故風險,為老百姓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出行環境。”劉明君表示。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