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從江西贛鋒鋰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悉,宜春市公交集團與贛鋒鋰電攜手合作,共同推進純電公交車動力電池更新項目。
據介紹,今年以來宜春市公交集團針對2016年購置的首批35輛純電動公交車,啟動了動力電池更新計劃。這批車輛作為公交集團新能源公交車的先行者,因長期使用導致電池性能衰減,充電效率下降,已難以滿足日常運營需求。為保障車輛運力,節約購車資金,宜春公交集團攜手贛鋒鋰電,依托其前沿的技術支持與深厚的行業積淀,緊密結合當前運營車輛的具體技術狀況,量身定制了一套高效且切實可行的純電車動力電池更新方案。得益于動力電池的更新換代,這批公交車一次性解決了電池衰減及續航不足的問題,車輛故障率顯著降低,整車安全性得到保障,使用壽命得以延長。
截至今年6月,首批35輛純電動公交車動力電池更新項目已順利完成。這批更新后的車輛主要用于20路、8路、13路等線路運營。經測試,車輛一次性滿電續航可恢復到160公里,效果完全符合預期。值得注意的是,與新購相當配置的公交車相比,更新動力電池的成本不足前者的五分之一,極大降低了采購成本。這一成功經驗不僅為公交集團節約了大量資金,也為后續的動力電池更新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
贛鋒鋰電有關負責人表示,贛鋒鋰電將與宜春公交集團等更多合作伙伴緊密合作,共同探索更多元化的合作模式,推動純電公交車動力電池更新項目的持續深化與拓展,為構建更加綠色、智能、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貢獻力量。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