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由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參建的濟南低運量軌道交通高新東區環線工程(以下簡稱“濟南云巴”)成功接車,為后續區段調試、整體調試、正式運營打下堅實基礎。
濟南云巴是山東省建設的首個“云巴”項目。公司承建的該項目二標段位于山東濟南高新區,全長約11.2千米,從山東職業學院站至春秀路站共設站13座,施工內容包括車站、區間等前期市政、土建工程及保修工作。
項目開工建設以來,全體參建人員精心編排,科學組織,始終堅持以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投身工程施工,面對工程量大、工期緊張、綠化遷改、交通導改、管線遷改、征地等諸多難題,項目成立攻堅小組,不斷優化施工組織設計,出色完成了施工過程各節點工期,實現了既定目標。
經過項目全體建設者的不懈努力,項目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施工過程中做到了不擾民、揚塵規范化控制、占路圍擋少圍一米是一米等等舉措來指導施工,做到了線性工程與市民出行不沖突。
“云巴”,可以通俗地比喻為軌道上的“電動大巴”,全線采用高架的敷設方式,大部分線路設置在道路規劃機非分隔帶位置,部分道路如科創路設置在路中。在高架上穿行的“云巴”,不占用地面空間,擁有獨立路權,行駛中不受城市道路信號燈影響,可保證乘客準點通勤。
“云巴”不同于地鐵、鐵路,主要是采用膠輪輪胎運行,運行噪音小。根據重慶、深圳等城市已運營線路檢測情況,噪聲檢測報告顯示距離20米就能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霸瓢汀笨筛鶕煌\量選擇2—6節車輛自由編組,具備高安全、高智能、高適應、高顏值、低成本、低噪音的特點。
“云巴”可以補齊城市軌道交通與常規公共交通層級間的短板,濟南云巴可以和濟南軌道交通2號線、4號線、8號線換乘,拓展地鐵的服務范圍,換乘距離步行均不超過5分鐘,打通了到地鐵站的“最后一公里”,為市民乘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適、快捷的出行便利,建設意義較為重大,建成后將助推區域產業發展,打通各點位間聯系“瓶頸”,為打造濟南市立體交通體系貢獻力量。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