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加速氫能產業項目落地。
氫燃料電池系統公交投運
9月22日,據上海市交通委員會消息,來自上海嘉定首批5輛搭載著國內氫燃料電池系統的公交車,已正式投入運營。
據悉,此次投入運營的氫能源公交車為全新一代智能網聯燃料電池低地板公交車,車身長10.5米,具有無污染、低噪聲、高效率、高技術、高續航等特點。同時,氫能源公交車擁有多項先進技術及便民設計:車內配有360°全景環視、駕駛員行為監測、前碰預警、自動緊急剎車、一級踏步、無障礙設施等。
“車輛搭載的氫燃料電池系統,是嘉定區安亭鎮企業捷氫科技自主研發的車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系統,在動力方面有所提升,還具有一體化集成、高功率密度、高耐久性、高可靠性等優點。” 據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介紹,該條公交路線目前共有10輛公交車在線運營,其中5輛為新投入的氫能公交,10月有望再投入5輛,取代原有燃油車。
近年來,上海在嘉定、奉賢、臨港、金山陸續投放氫燃料電池公交車。今年國慶期間,國內首條膠輪氫能源中運量也有望在上海臨港啟動運營。另外,臨港新片區第二座加氫站也于近日投入使用。
上海首批80輛氫能網約車月內投運
據上海經信委9月21日報道,上海首批燃料電池網約車將于本月內上路,由捷氫科技配套的上汽大通有80輛燃料電池乘用車額定功率為84kW,NEDC標準續航里程可達605KM,百公里氫耗1.18kg,折合每公里使用成本僅需4毛錢,氫瓶耐壓強度達到70MPa。
80輛以虹橋機場為中心運行的車輛,每天將在上海石油青衛油氫合建站加注氫氣后,上路運營。這或是全國首批常態化運營的燃料電池網約車。
日加氫2000kg,上海臨港第二座加氫站投入使用
近日,上海臨港新片區的第二座加氫站——同匯路綜合服務站投入使用,為部分常規氫動力公交車提供加氫服務。
同匯路綜合服務站也是中國石油在上海的第二座加氫站,被列入臨港新片區2022年度清潔能源基礎設施重點項目,也是中運量T2線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為中運量T2線列車、部分常規氫動力公交車提供加氫服務。
該站由中國石油、申能集團、臨港投控集團合資成立的上海中油申能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建設,今年1月正式開工,位于臨港新片區同匯路與順翔路交匯處,項目占地面積為3354平方米,設計加氫能力2000kg/12h,加注壓力35MPa,可研加氫量1400kg/d。
中運量T2線一期工程(滴水湖站—水華路站段)總長約8.7公里,共設置9組車站,投放5輛列車。列車長31米,由三節車廂組成,為全國首條氫動力無軌列車,也是上海打造氫能場景應用的示范工程。該列車氣瓶最大充裝容量為38公斤,續航里程達150公里,與大電容動力的T1線列車相比優勢明顯,是T1線續航里程的5倍,免去了頻繁充電的煩惱和續航不足的擔憂,便于調度。
同匯路綜合服務站為中運量T2線列車量身定制,為方便進出加氫,進站口轉彎半徑超過30米,前后兩臺加氫機間距與列車兩加氫口間距相等,可同時為一輛列車提供加氫服務,節省了一半加氫時間,提高了運營效率。
今年以來,多地出臺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根據今年6月份印發的《上海市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到2025年,上海將建設各類加氫站70座左右,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突破1萬輛。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