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至27日,中國道路運輸協會2022常務理事會(擴大)會議暨道路運輸后疫情時代發展高峰論壇在廣東省深圳市召開。論壇期間,召開了城市客運領域“企業家談發展”圓桌會議和城市客運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座談會。
在城市客運領域“企業家談發展”圓桌會議上,周建國總經理在座談中介紹了濟南公交集團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圍繞公交高質量發展所做的探索和創新,匯總成為六個關鍵詞:
一是“公交分擔率”。客運量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濟南公交從優存量、找增量、多元化供給創新三方面入手進行提升。
二是“數字化轉型”。微觀層面聚焦營運、安全雙基工作,宏觀層面加強頂層設計,編制轉型規劃。
三是“出行即生活”。線上依托自主研發MaaS平臺實現出行的多元化與生活化共通,線下依托“公交家”生活服務港,將社區生活服務融入公交首末站。
四是“公交+”。為傳統公交三產輔業賦予新的生命力,將依托公交資源的民生產業融入出行即生活理念中。
五是“場站建設”——努力提升場站基礎條件,積極推進建設改造工作,如:綜合民生服務崗、軌道交通接駁站點、橋下公園式停車場等。
六是“人文公交”——通過打造“愛心車廂”品牌、增強文創產品與城市歷史文化元素融合、擴大企業文化品牌影響力等方式,提升公交軟實力。
在城市客運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座談會上,濟南公交集團總經理周建國在交流中分享了 “公交+”理念、企業數字化轉型和場站建設經驗:
在探索“公交+”方面:“公交+”,即是對傳統公交三產輔業的革新。進入“十四五”期,濟南公交人通過系統性創新思維賦予其新的生命力。“出行即生活”服務理念的深入貫徹,將進一步增強乘客出行粘性。依托公交資源的民生產業將完全融入“出行即生活”當中,不再是輔業,而是成為主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濟南公交聚焦營運、安全雙基工作,從車輛主動安全、駕駛員身心健康監測、崗前一體化流程以及智能調度中心、大客服中心建設方面入手,一方面倒逼流程再造,另一方面加快數字化布局。此外,將于9月推出企業數字化轉型規劃,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
在場站建設方面:近年來,濟南公交搶抓機遇,建設改造場站36處,有條件的場站還建設了綜合民生服務崗。同時,努力提升場站基礎設施條件,使生產經營面貌煥然一新。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