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臺純電動公交車 將陸續上道運營
配有360度監視、智能防碰撞預警、駕駛行為分析等智能系統
記者從市交通集團公交公司獲悉,截至12月14日,該公司已經完成518臺純電動新車接收工作,并按照車輛驗收標準逐臺查驗車輛外觀、車內配套設施、電池電量等。這些新車將逐步辦理相關手續,陸續上道運營。
從今年11月中旬開始,公交公司開始接收新車。為更好地適應高緯度及寒冷地區的公交服務需求,中通客車對新公交車進行了全面升級。依托成熟的三電系統管理控制技術,車輛升級保溫隔熱技術和工藝;增設氣罐智能排水系統,防止制動管路結冰,整車嚴寒適應性更強。同時,車輛配有360度監視、智能防碰撞預警、駕駛行為分析、盲區輔助等智能系統,減少了冬季雨雪結冰環境駕駛勞作強度。
應急情況下,車上乘客還可實現一秒破窗,安全更有保障。乘客門設有踏步散熱器和滴漏孔,避免雨雪堆積。座椅下設散熱器,取暖效果好,乘客雙腳放置空間更寬敞。這些性能大大提高運營安全系數、運載能力以及服務水平。
預計到2022年底,交通集團擁有清潔能源及純電動車輛將達到約2880臺,綠色環保車型占100%,城區主干線路實現環保公交車型全覆蓋。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