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起,鄭州公交全面開始推出“公交站點響應式停靠”服務(即公交車到達站點時,根據乘客需求開關門,如無乘客上下車,公交車將減速越站通過)。截至目前,已經實施將近3個月,廣大市民對此項服務的反應如何?3月20日,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除少部分市民對此還不太了解外,大部分市民對此項服務表示支持和滿意。
當日上午10點左右,記者在淮南街政通路路東的公交站臺上,登上S125路公交車。當車輛靠近淮南街淮河路時,車內有位男乘客起身按響“下車鈴”。車輛到站后,在站臺上沒有乘客上車的情況下,只打開后門方便乘客下車。S125路一路行至下一路口時,經多次問詢車內沒有乘客下車,且站牌處也沒有市民候車時,公交直接通過,節省停靠時間。
乘客孫先生告訴記者:“我平時都是早高峰乘坐S125路到綠城廣場。發現公交開始‘響應式停靠’后明顯比平時速度快了不少,新舉措非常人性化。”
S125路駕駛員劉亞航為了讓市民更好了解“公交站點響應式停靠”服務,還特意制作了“下車請按鈴”的紙條,粘貼在車后門“下車鈴”附近,一目了然。
“‘公交站點響應式停靠’從市民乘車體驗出發,在保留人流量不大的公交站點的同時,節省下了部分停站時間,大大提升公交車輛運營效率,縮短了乘客乘車時間,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得到了市民的認可。”鄭州公交第三運營公司二車隊書記羅鵬介紹說。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