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讓地鐵更“聰明”,眾合科技票檢安檢一體化系統助力軌交運營質效雙提升###
7月4日,眾合科技基于人工智能的票檢安檢一體化系統正式于南寧地鐵3號線金湖廣場站開始試運營,這是該系統自2021年立項以來的首次落地應用。票檢安檢一體化服務有效地縮短了進站時間,提高了出行效率,同時還提升了乘客的出行體驗,讓南寧地鐵越來越“聰明”。
一.強強聯合
提升軌交運營質量與效率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升級發展和智能化程度的持續提升,為進一步提升運行效率,并滿足乘客高安全、高效率的出行需求,“打造智能化系統,構建智慧型地鐵”成為交通業發展的首要任務。2021年,南寧軌道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浙江眾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咪付(廣西)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申請了交通廳科研項目——票檢安檢一體化系統項目,并成功立項。
該系統主要針對傳統安檢物檢視覺易疲勞、違禁物識別主觀因素強、操作環境干擾、人員培養成本高等問題進行系統優化,采用太赫茲安檢、視頻采集、人臉識別、AI智慧判圖等技術,實現“人”、“票”、“物”以及異常行為四合一核驗,達到智能票檢和安檢的同步進行。
▲ 安檢票檢一體化系統運營現場
在南寧地鐵3號線金湖廣場站,使用全態過閘的乘客在通過安檢時可自動匹配人臉信息,若有攜帶違禁品則閘機不允許通過,普通乘客身上攜帶有違禁物品,系統也會發起自動報警提示,并在顯示器上顯示出違禁品的位置,方便安檢人員快速檢查。不僅可以提高通行效率和用戶乘坐體驗,也將大大提升地鐵安全防御系數以及軌道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
二.數智化安檢
快捷、精準、無感
快捷安檢并不是免安檢,而是提高售檢票、乘車智能化水平的一種全新方式。
眾合科技構建的票檢安檢一體化系統,通過多維度綜合識別技術,對姿態特征和圖像特征的同步有效特征進行綜合身份驗證,有效區分相似人臉,減少誤識率,提高識別準確率和認證安全性;基于全景+全態識別技術研究開發智慧安防平臺,在密集移動人群、光線環境變化等條件下實現精準目標檢索、布控預警、異常檢測等,雙重提升識別速度和準確率;將先進的太赫茲安檢技術、全態識別技術與AFC技術相結合,全程實現無接觸式檢票、體溫檢測和安檢;設計架構伸縮靈活、服務效率高,可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和識別效率。
據人民日報消息,5月5日,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獲悉,勞動節假期第5日,預計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26945萬人次,環比下降4.5%,同比增長13.0%。其中:鐵路客運量2110.0萬人次,環比增長6.6%,同比增長11.5%。公路人員流動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國省道非營業性小客車人員出行量、公路營業性客運量)24493萬人次,環比下降5.2%,同比增長13.2%。水路客運量110萬人次,環比下降34.0%,同比增長1.8%。民航客運量232.0萬人次,環比增長3.2%,同比增長5.6%。 5月1日至5日,預計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累計14.67億人次,日均2.93億人次,同比增長8.0%。其中:鐵路客運量累計10169.2萬人次,日均2033.8萬人次,同比增長10.8%。公路人員流動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國省道非營業性小客車人員出行量、公路營業性客運量)累計13.45億人次,日均2.69億人次,同比增長7.6%。水路客運量累計868.9萬人次,日均173.8萬人次,同比增長24.9%。民航客運量累計1114.3萬人次,日均222.9萬人次,同比增長11.8%。 5月4日(勞動節假期第4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28204.2萬人次,環比下降2.7%,同比增長12.0%。其中:鐵路客運量1978.6萬人次,環比增長9.1%,同比增長11.1%。公路人員流動量(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