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客車展獲悉,
城市建設,交通先行。在雄安,智慧交通正在成為現實。
行駛在雄安街頭的一輛輛紅灰相間的901路智能網聯巴士,車身雖為傳統公交的約一半大小,卻擁有出色的感知能力,能實時捕捉車輛周圍240米范圍內的交通環境,決策響應速度在100毫秒以內,是人類駕駛員的十分之一。這輛“耳聰目明”的自動駕駛巴士,已成為未來交通的一個代表。
作為全國首個全域按照智能交通建設布局的區域,雄安目前已經實現了三項全國領先突破:成功打造了全國首條城市級的數字道路;擁有首條全社區開放道路環境下的自動駕駛公交線路;率先將智能網聯巴士納入城市常規公交系統。
在這背后,究竟是怎樣的“黑科技”在提供支撐?3月13日,“雄安歡迎您——全國優秀網紅大V雄安行”活動走進雄安新區,探尋這座“未來之城”的智慧交通 “密碼”。
無人駕駛巴士反應遠超人類
輕輕點擊啟動按鈕,一輛載著乘客的901路智能網聯巴士從雄安新區定安公交站順利上路。車上雖然有一位安全員,但沒有司機,駕駛自動操作。
901路無人駕駛巴士已經成為雄安人日常的公共交通工具。 澎湃新聞記者 王玨瑋 圖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在行駛過程中,這輛巴士會根據導航自動調整方向,在遇到紅燈時會自動減速并停止駕駛。當前方有行人要過馬路時,這輛巴士緩緩停下,為行人讓路。
“車輛決策響應速度在100毫秒以內,為人類駕駛員的十分之一。”據悅享雄安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寇天昊介紹,這是得益于網聯巴士車身搭載的多種高科技傳感器,其中包括:6個多線激光雷達,2個毫米波雷達,車身周圍15個高清攝像頭以及1個組合導航。
寇天昊進一步解釋,這些感知設備好似車輛的眼睛,可以收集周邊的路況信息傳輸到車輛的“大腦”即計算單元中,經其快速進行算法后會給出車輛一個正確合理的執行命令,“這個過程也比我們人類駕駛員快得多,而且整套感知系統可以實現車輛周邊240米范圍的環境感知,探測范圍相當于一個體育場。”
當前,汽車駕駛自動化程度可分為L1-L5,級別越高表示智能化程度越高。據寇天昊介紹,901路智能網聯巴士級別可達到L4級,這也是目前技術所能實現的最高自動化等級。
901路無人駕駛巴士配備安全員,但駕駛是全自動的。 澎湃新聞記者 王玨瑋 圖
“此前也在其他城市體驗過無人駕駛,但被901路巴士的感知能力所驚艷到。”網絡名人代表 @V閃閃 對澎湃新聞表示,經過這次親身試乘,他了解到網聯巴士具備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這無疑為無人駕駛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如今,901路智能網聯巴士被納入雄安新區的城市公交系統,已成為雄安市民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每日從雄安南文營公交站出發,途經街區、學校、辦公區域,最終抵達定安車站,串聯起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的南北交通。
路燈、斑馬線、停車場皆有“智慧”
在雄安,智慧交通并不只有無人駕駛汽車,車窗外不斷閃過的路燈桿柱上,也藏著“智慧交通的密碼”。
據中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白佳雪介紹,雄安新區的多功能信息桿柱上,安裝了紅綠燈、攝像頭、雷達以及各類傳感器,這些設備將全天候實時采集道路信息,并上傳至統一云平臺,提供給數字道路的“大腦”——智能運營中心系統用于分析與應用。
901路無人駕駛巴士內部。 澎湃新聞記者 王玨瑋 圖
在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產業園創新服務中心,澎湃新聞見到了該平臺,眼見一個個柱狀圖、環形圖、折線圖,顯示著雄安新區容東片區交叉路口的交通現狀、當前道路擁堵指數、當前道路通行量等綜合交通信息。據上述工作人員介紹,這些信息為主干路上連續多個交叉路口信控系統優化、提高通行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
有了“智慧燈桿”、數字道路“大腦”,就能實行道路行車“綠波帶”控制。
公開報道顯示,“綠波帶”控制為一種交通信號協同控制方式,主要采用大數據智能分析、多傳感器融合等技術,智能調節主干路上若干個連續交叉路口交通信號燈,幫助車輛實現一路綠燈或盡量少遇紅燈。
“早晚高峰時段,開車以每小時40公里的速度進入上下班主要干道,最多等待一個紅燈,即可實現一路綠燈。”中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創新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賈夢霜此前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介紹。
“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的數字道路,是全國首個規模化區域級數字化道路。”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工作人員王子軒此前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介紹,雄安新區已制定數字道路分級標準,目前數字道路總里程已達500余公里。
智慧斑馬線示意圖。 澎湃新聞記者 王玨瑋 翻拍
數字道路有了,更多智慧交通應用場景也在雄安不斷涌現:
當行人經過時,智慧斑馬線通過雷達感知到行人和車輛信息,自動點亮斑馬線兩側燈帶,提醒300米以內的車輛減速;
智慧停車場裝有地磁感應系統,連接司機的智能手機,實現停車自動導航、在線支付停車費,合理疏導車流;
無人售賣車、無人配送車、無人駕駛環衛車、無人清掃車也陸續亮相雄安街道,其中無人售賣車搭載全方位感知系統、高算力處理器與自動駕駛算法,行駛中遇到行人招手,就能停下提供掃碼購物,如同小型移動超市。
無人停車場用地磁器引導車輛停泊。 澎湃新聞記者 王玨瑋 翻拍
公開信息顯示,雄安新區在規劃建設之初就明確提出要打造一個新型區域,建設便捷、安全、綠色、智能的新型交通體系,綠色交通出行比例達到90%,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80%。
南開大學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院秘書長張貴教授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智能交通是城市交通的未來發展方向,是雄安新區打造未來之城的一項重要內容。
他說,作為交通強國建設首批試點城市,雄安新區的智慧交通將大力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打造交通領域數字化、智能化的“標桿之城”。
特別推薦:2024上海國際客車展參觀報名? ? ??2024上海國際客車展展位預定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