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19時許,隨著最后一泵混凝土的注入,經過9小時28分鐘的連續作業,由中鐵十八局承建、位于會澤縣寶云街道的周家村特大橋,即渝昆高鐵云貴段第一榀移動模架現澆梁橋梁順利完成澆筑,標志著渝昆高鐵云貴段移動模架現澆梁施工正式拉開帷幕。
周家村特大橋位于渝昆高鐵大寶山隧道和寶云隧道之間,全橋長1156.092米,共35孔,每孔長32.6米,最長樁基59.5米,最高墩柱20米,梁體采用上承式雙導梁移動模架現澆,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本次移動模架現澆梁是一次澆筑成形,為單箱單室結構,澆筑長度為32.6米,橋面板寬12.6米,中心截面梁高3.035米,澆筑混凝土310立方米,總重量達744噸。
此次施工采用了上行式移動模架進行施工,機械化程度更高,既可實現箱梁內、外模板的整體滑移精準定位,又可實現連續循環作業,滿足技術、經濟、結構和運行穩定性、施工方便性等各方面的要求。同時,單孔施工周期短、安全質量可控,節省勞動力、勞動強度低,不受橋下場地限制,大大減少了對土地的占用以及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為實現渝昆高鐵“首件先行、樣板引路、一次成優、全線創優”的質量目標,確保首榀現澆梁順利澆筑,中鐵十八局渝昆高鐵云貴段站前五標項目部高度重視,技術管理團隊從移動模架設計加工到現場拼裝和荷載預壓,從技術方案到資源配置,從人員培訓、技術交底到現場安全質量卡控等各環節都精心組織,全力備戰。堅持做到組織到位、措施到位、執行到位,并先后召開移動模架專項施工方案專家評審會、移動模架專項施工方案技術研討會。
周家村特大橋現場經理劉剛表示,接下來項目全體參建人員將高標準貫徹標準化施工理念,強化現場管理,嚴格過程控制,凝心聚力,奮勇擔當,把渝昆高鐵建成烏蒙山區的生態鐵路、精品工程。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