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廣州地鐵289個在建工地開足馬力施工,正建設19條、518公里的地鐵和城際線路,統籌24個國鐵、綜合交通樞紐和市政道路項目,總投資達6423億元。如何構筑事故“防火墻”?近日,記者在廣州市“安全生產月”啟動儀式上了解到,廣州地鐵有上千名安全管理人員,在市應急管理局的指導下采用“六字訣”提高安全治理水平,保障安全生產總體平穩。
如何提高安全治理水平?廣州地鐵堅持用“六字訣”——查、改、防、練、救、懲。首先是查,地鐵集團領導每月帶隊安全督查,安委辦每周開展安全檢查。二是改,廣州地鐵科學推進安全問題排查、排序、排除,汲取鄭州720事故和廣州地鐵神舟路站730進水事件教訓,全面排查出入口防汛風險,完成402個A類風險點的防洪改造。三是防,建立現場一紙預案、防汛作戰一張圖等簡要的提示卡,提高員工防災減災的意識和能力。四是練,廣州地鐵常態化進行雙盲仿真、電話抽查等應急演練,和各區建立起防洪防澇應急聯動響應機制,建立了地鐵新線建設各區聯動小組,開展多場聯合演練。五是救,廣州地鐵建立了5支專職應急救援隊伍,配置專業大型設備,實現事故救援全覆蓋。六是懲,對事故調查和責任追究從速從嚴,嚴查重查履職不到位、現場落實打折扣的情形。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