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股份是一家具有71年歷史的老牌汽車企業,擁有“黃海汽車”和“曙光車橋及零部件”兩大品牌,在行業內擁有很高的聲譽。在新的發展時期,遼寧曙光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曙光股份”)為美好前景揚帆起航,通過與央企合作,在商用車領域進軍氫動力客車市場,并有望在今年的8月份實現國產氫能源客車量產。
曙光股份成立于1951年,前身是抗美援朝時期的一個汽車修配廠,目前是遼寧省唯一正常運營的全資質自主車企,在東北乃至整個北方地區汽車產業版圖中占有重要地位。此次曙光股份通過與央企戰略合作后,氫燃料新能源客車將成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此外,曙光股份核心產品之一的皮卡也將推出新產品,國內外的銷售網點也已經進行了布局和拓展,前景可期。
可是正當曙光股份將要向新產品汽車進軍之時,發生了一點小意外,有7名小股東要求董事會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審議終止相關交易,全面改選董事會、監事會。4月9日,曙光股份股東深圳市中能綠色啟航壹號投資企業(有限合伙)(下稱“中能”)、于某、賈某云、姜某飛、李某岱等7名股東,公開表態行使股東權益。曙光股份董事會則表示,由二級市場進入上市公司的個別小股東,究其實質是“金融專家”,而并不是真的為了企業的長期發展,他們表面上是維權,實則是對曙光股份的一次“圍獵”。4月11日,曙光股份發布《中能等股東自行召集臨時股東大會的通知違規無效》指出,中能等股東自行召集臨時股東大會的通知無效。
多年來,曙光股份全心致力于汽車領域的發展,通過眾多曙光人的不懈堅持和努力拼搏,歷經了無數坎坷和風雨,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績。對于上述7名小股東的“維權”之舉,曙光股份一位管理層人士表示:“我們不是怕丟了手里的‘權力’,但中能等股東如果收購了曙光,萬一換上一批不懂汽車的人來管理公司,對于曙光股份而言,是光明還是災難,真的是一個未知數。”企業發展離不開多方資金的支持,但企業的發展只有不受資金的制約,才能穩步實現戰略部署和產業愿景。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