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7 日開幕的 2022 全球能源轉型高層論壇上,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建華指出,未來要不斷提高終端能源消費清潔化水平,深入實施電能替代,到 2025 年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 30% 積極推進低碳交通,建筑光伏一體化等綠色能源消費模式發展,積極探索綠色氫,甲醇,氨能源等替代化石能源的新途徑和新方式通過能源消費體系的升級,帶動生產生活方式的整體綠色轉型。
當前,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挑戰,中國正基于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標,積極推動氫能產業發展,氫能產業發展潛力正在逐步釋放。
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在 18 日舉行的 2022 全球能源轉型論壇氫能分論壇上表示,保守估計,2050 年氫能將占中國終端能源體系的 10% 左右,2060 年將達到 15% 左右,將成為中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氫能將納入中國終端能源體系,與電力互補,共同成為中國終端能源體系的主要消費者,帶動 10 萬億新產業的形成。
氫能產業的巨大機遇,得益于其在應對氣候變化,促進能源體系轉型方面的優勢。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徐春明表示,氫能有助于推動傳統能源向低碳清潔能源轉變,促進能源動力轉換,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同時,它也是實現各種能源高效轉化的理想介質,是實現傳統化石能源清潔化的有效途徑。
在全球范圍內,伴隨著最近幾年來國家扶持政策的加速出臺,氫能逐漸成為全球競爭與合作的新賽道根據國際能源署的 2050 年凈零排放目標,為了在 2050 年實現凈零排放,氫能將在許多能源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需要提高到目前應用水平的 6 倍以上。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學院院士,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甄崇禮說。
據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蘭芝新能源總裁秦志東介紹,全球氫能產業正處于初步示范和商業模式探索階段,預計 2030 年后將進入商業化階段中國的氫能產業鏈已經初具規模,正處于規模化的前夜。他說,” 中國氫能產業已經初步形成了從氫氣生產,儲存,運輸到應用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在頂層設計和政策利好的推動下,氫能產業正在穩步發展。”
伴隨著行業的逐步完善,我國商用車的氫能時代已經開始。秦志東表示,與國外的乘用車發展路徑不同,中國的氫燃料以商用車為突破口,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與此同時,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2021 年,我國已建,在役,新建加氫站數量實現世界三個第一截至 2022 年 6 月底,中國已建成 270 多個加氫站。
據人民日報消息,5月5日,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獲悉,勞動節假期第5日,預計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26945萬人次,環比下降4.5%,同比增長13.0%。其中:鐵路客運量2110.0萬人次,環比增長6.6%,同比增長11.5%。公路人員流動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國省道非營業性小客車人員出行量、公路營業性客運量)24493萬人次,環比下降5.2%,同比增長13.2%。水路客運量110萬人次,環比下降34.0%,同比增長1.8%。民航客運量232.0萬人次,環比增長3.2%,同比增長5.6%。 5月1日至5日,預計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累計14.67億人次,日均2.93億人次,同比增長8.0%。其中:鐵路客運量累計10169.2萬人次,日均2033.8萬人次,同比增長10.8%。公路人員流動量(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國省道非營業性小客車人員出行量、公路營業性客運量)累計13.45億人次,日均2.69億人次,同比增長7.6%。水路客運量累計868.9萬人次,日均173.8萬人次,同比增長24.9%。民航客運量累計1114.3萬人次,日均222.9萬人次,同比增長11.8%。 5月4日(勞動節假期第4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28204.2萬人次,環比下降2.7%,同比增長12.0%。其中:鐵路客運量1978.6萬人次,環比增長9.1%,同比增長11.1%。公路人員流動量(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