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是公認最理想的清潔能源之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11月,6地氫能產業發展規劃集中發布,分別包括:安徽、廣東中山、四川攀枝花、湖南、寧夏、江蘇南通。此外,11月發布的國家級文件中,共包括4項政策涉及氫能。
國家
11月8日,四部門印發關于建材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氫能方面指出:2030年前:重點推廣新型低碳膠凝材料,窯爐氫能煅燒等重大低碳技術,實現窯爐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的產業化應用。
11月9日,科技部發布關于印發《“十四五”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通知。其中指出:支持國家高新區依托高校優勢學科和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面向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前瞻部署一批未來產業。
11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部三部門印發《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其中提到:控制化石能源消費。推進有色金屬行業燃煤窯爐以電代煤,提升用能電氣化水平。在氣源有保障、氣價可承受的條件下有序推進以氣代煤。推動落后自備燃煤機組淘汰關停或采用清潔燃料替代。嚴禁在國家政策允許的領域以外新(擴)建燃煤自備電廠,推動電解鋁行業從使用自備電向網電轉化。支持企業參與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和氫能、儲能系統開發建設。加強企業節能管理,嚴格落實國家強制性節能標準,持續開展工業節能監察,規范企業用能行為。
11月11日,工信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開展第三批智能光伏試點示范活動的通知,其中試點示范優先考慮方向含光儲融合。應用新型儲能技術及產品提升光伏發電穩定性、電網友好性和消納能力,包括多能互補、光伏制氫、光伏直流系統、自發自儲自用等方向。
安徽
11月14日,安徽省發改委發布《安徽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其中指出:到2025年,力爭燃料電池系統產能達到10000臺/年,燃料電池整車產能達到5000輛/年,加氫站(包括合建站)數量達到30座,氫能產業總產值達到500億元。
11月14日,安徽合肥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關于印發《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其中氫能方面指出:基本建成適度超前、布局合理、車樁位相隨、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新增公用和共用充電樁20000個,新建換電站100座、加氫站10座。氫燃料供給體系有序布局,示范推廣應用燃料電池汽車500輛。支持企業探索發展氫燃料電池商用車領域,補全整車產業鏈條。
廣東
11月1日,廣東省中山市發展和改革局印發《中山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其中指出:到2025年,實現氫能在交通運輸、分布式發電、 前沿新興及交叉等領域的應用示范,其中示范氫燃料電池汽車不少于1000輛,氫能船舶不少于10艘,建設加氫站不少于15座,分布式能源、熱電聯供及備用電源應用不少于100套。
11月7日,深圳市鹽田區發展和改革局發布了《鹽田區國際氫能產業園企業入駐及園區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指出入駐條件需要達到營收2千萬。
四川
11月20日,四川省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發布《攀枝花市氫能產業示范城市發展規劃(2021—2030年)》,其中指出:到2025年,攀枝花市氫能發展初具規模,氫能產業鏈集群初步形成,到2030年核心技術取得階段性突破,氫能產業成為攀枝花市主要產業之一,產值力爭突破300億元,實現年度碳減排量超過100萬噸,將攀枝花打造成“氫能產業示范城市”,成為全國氫能產業重要城市。
11月1日,《關于推進四川省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城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發布,其中指出,到2030年,氫能產業總產值力爭達到1000億元,燃料電池汽車應用規模達8000輛,建成多種類型加氫站80座;進一步加快氫能在交通、發電、儲能、工業等領域的示范應用,為新裝備、新技術提供示范應用場所,加快產業化進程。
近日,四川省對《關于啟動我省氫能軌道交通、氫能港口示范工程的建議》進行了回復,其中指出:四川省發改委將積極配合經信、交通等行業主管部門,促進氫能等清潔能源在軌道交通、港口等場景的推廣應用,支持宜賓港等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氫能港口試點示范,加快推動交通綠色低碳發展。
湖南
11月18日,湖南省發改委發布《湖南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其中指出:以躋身全國氫能產業發展第一方陣為目標,全力打造氫能工程機械之都,實現湖南氫能產業的跨越式發展。2022-2025年為全省氫能產業培育期,可再生能源制氫實現突破,氫能在工程機械、交通運輸、港口、分布式發電等領域的示范應用逐步推廣。建成加氫站10座,推廣應用氫燃料電池汽車500輛,氫能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有序開展氫能在儲能發電領域示范應用,適時開展氫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跨長周期電力調峰等場景的示范應用。
11月3日,湖南發改委等印發《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湖南)數字化低碳化發展規劃》,其中指出:以氫能源應用場景為重點,探索合作區加氫站建設,在合作區公共交通、物流運輸等領域應用氫能。推進清潔能源產業化,合理推進生物質、風能、地熱能資源利用。在合作區內有序推進充(換)電站、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率先構建便利高效、適度超前的充電網絡體系。
寧夏
11月1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正式發布,其中指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氫能力達到8萬噸以上,力爭實現二氧化碳減排達到100-200萬噸。建成加氫站10座以上,可再生氫替代煤制氫比例顯著提升,天然氣摻氫推廣應用成效明顯,氫燃料電池重卡保有量500輛以上。
11月8日,寧夏石嘴山市人民政府發布《石嘴山市能源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其中氫能方面指出:扎實推動氫能技術發展和規模化應用,不斷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減碳水平,圍繞光伏、風電、水電、氫能、儲能等重點領域,吸引全產業鏈投資主體,打造經濟社會發展新支撐;抓好綠能開發、綠氫生產、綠色發展;加快推進氯堿、焦化等行業副產氫能綜合利用鼓勵采用清潔能源制氫。
北京
11月22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發布《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車用加氫站發展規劃(2021—2025年)》,其中指出:北京市2023年前力爭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3000輛、2025年前力爭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突破1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在7類應用場景的可推廣潛力規模為13.70萬輛。2025年前,立足區域示范成果,緊跟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設步伐,力爭建成并投運加氫站74座,加氫總能力達到148噸/日,滿足126噸/日車用氫能需求,進一步擴大加氫站服務輻射范圍,初步形成規劃布局合理、結構靈活多樣、安全保障優先、滾動有序調控的氫燃料電池汽車車用氫能供給保障體系。
11月30日,北京市經信局印發了《北京市燃料電池汽車標準體系》,北京市燃料電池汽車標準體系劃分為安全與管理、氫基礎、氫加注、關鍵零部件和整車五部分,根據各部分在內容范圍、技術特性上的差異,進一步劃分和擴展。
江蘇
11月7日,江蘇省南通市工信局發布《南通市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指導意見(2022-2025年)》,其中指出:到2025年,氫能相關產業鏈總產值規模突破200億元,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燃料電池及關鍵零部件產業集聚區以及綠氫制備及氫能裝備產業發展高地。累計推廣氫車200輛以上;氫能示范應用領域持續擴大,打造3-5個具備特色的氫能示范應用特色場景,推動氫能在熱電聯供、備用電源、分布式發電等領域形成大規模示范;力爭建成運營加氫站5座以上。
湖北
2022年11月3日,武漢青山區人民政府發布了《關于青山區促進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其中最高補貼1000萬元!
浙江
11月2日,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綠色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其中氫能方面指出:加快培育氫能裝備制造業。有序推進氫能示范項目建設。積極爭取加入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推進氫燃料電池在公交車、物流車、船舶、無人機等多式聯運領域的示范應用,對每個年度內行駛里程超過2萬公里的氫燃料電池物流車、冷藏車、公交車給予補助,其中,物流車、冷藏車每年補助1萬元/輛,公交車每年補助2萬元/輛。按照適度超前原則,有序推進加氫站建設,鼓勵現有加油(氣)站改建、擴建加氫設施,引導加氫站運營企業尋找性價比更優的氫氣來源,對取得燃氣經營許可證(車用氫氣)且符合國家燃料電池示范城市終端氫氣指導價格的加氫站運營企業給予補助,其中,2023-2024年度為15元/公斤;2025年度為10元/公斤。積極開展氫能燃料電池分布式發電示范項目建設,每年組織認定不超過3個創新效應顯著、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特色應用項目,按照不超過項目實際投資額(設備、外購技術及軟件投入)的30%對投資主體給予補助,最高不超過3000萬元。創新氫能在通訊基站、應急救災、國防、農業等領域應用。
11月4日,蒼南縣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印發《蒼南縣科技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其中指出:謀劃打造遠景蒼南氫能產業園、零碳產業基地、蒼南海洋零碳經濟產業園、蒼南零碳科技城等零碳產業集群。圍繞風機發電機、主軸軸承、風電傳感器、新型風電裝備制造(漂浮式風機等)、海上風電運維母港、海上制氫、制氫設備制造、氫能船舶發動機、清潔漁港、海水淡化等核心產業領域開展合作。
11月9日,金華市發改委發布《金華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其中提到:不斷加快氫能示范應用。“十四五”時期,重點推進一批氫能應用示范設施建設,建成加氫站9 座以上,推進公交車、物流車示范運營,氫燃料電池汽車運行規模達到500 輛以上,推進清潔能源制氫與儲運、氫能分布式系統建設。推進交通節能。在更新純電能源的基礎上,鼓勵購置氫燃料電池等新型公交車輛,提升城市主城區新增和更新公交車、出租車新能源比例。
加快氫能產業發展。以推動氫能技術突破和產業培育為主線,科學布局氫能基礎設施,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和人才團隊培育,支持氫能終端產品推廣應用。聚焦氫燃料電池,以技術突破和產業培育為主線,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重點發展關鍵零部件產業,逐步完善氫燃料電池產業鏈。
吉林
11月7日,吉林省能源局發布關于印發《吉林省電力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通知。加快推動“氫動吉林”之“風光消納規模制氫工程”,依托可再生能源資源優勢和先進電解水制氫技術,逐步實現可再生能源制氫替代和產業鏈價值鏈延伸,促進風光等新能源與氫能互補協同發展。推動吉林西部白城、松原地區風電就地制氫、分級消納,實現風電制氫規模化發展,推動風電就地消納。大力發展新型儲能、重視氫電協同;充分挖掘省內消納能力。
11月11日,《吉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布,其中指出按“一區、兩軸、四基地”布局氫能產業,實施“氫動吉林”六大工程,打造“中國北方氫谷”。到2025年形成可再生能源制氫產能達6-8萬噸/年,在“兩軸多點”按照用氫需求建設加氫站。到“十四五”末,氫能產業產值達百億級規模。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全面發展,深入開展“氫動吉林”行動,結合“761”新基建需求,推動氫能、儲能等新興產業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融合。
貴州
11月7日,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布《貴州省碳達峰實施方案》,其中氫能方面指出:科學布局氫能產業,打造“貴陽—安順—六盤水”氫能產業發展核心軸、“畢節—六盤水—興義”氫能產業循環經濟帶和三條“紅色旅游—綠色氫途”氫能應用示范專線,加快推動氫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電網調峰等場景應用,支持六盤水創建氫能產業示范城市。到2025年建成加氫站15座(含油氣氫綜合能源站),加氫站數量進一步提高。
陜西
11月17日,陜西省延安市科技局、延安市發改委發布關于印發《延安市“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的通知,其中氫能方面指出:開展新能源技術開發與推廣。大力推廣光伏、風電、儲氫等新能源技術應用,適度超前布局氫能產業,著力推動風光一體、風光儲氫一體等新能源綜合利用一體化發展,加快陜北風光儲氫多能融合示范基地和綠色氫能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到2025年,建成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基本形成風光儲氫多能融合示范雛形。
上海
11月22日,上海市崇明區人民政府發布關于印發《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碳中和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2022年版)》的通知。其中氫能方面指出:2030年前開展天然氣摻混氫氣等低碳技術在燃氣發電和供熱中的試點。積極推動電力、氫能、天然氣、先進生物液體燃料等清潔能源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建成一批交通近零碳排放示范項目,開展交通樞紐場站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低碳碼頭示范、非道路移動源清潔能源化示范和氫燃料電池應用等示范。
云南
11月29日,云南省環境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云南省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21—2025年)》,其中提到:到2025年,支持氫能產業試點,基本建成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大力推動電爐短流程煉鋼和氫能煉鋼。推動LNG、電動、氫能等新能源或清潔能源動力船舶技術進步,鼓勵在高原湖泊和城市河段等區域率先示范應用。適時開展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城市客運領域的示范運行。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