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展消息 韓國鐵道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韓鐵研,院長韓錫榮)宣布開發液氫機車核心技術,這是國內首次開發的技術組合。
開發的液氫核心技術包括鐵路機車的推進逆變器控制技術、混合動力推進技術、液氫存儲技術和氣化裝置。
鐵路機車的推進逆變器控制技術是一種可以取代現有基于柴油的推進技術的技術,其將通過驗證來應用于高達7噸級的機車上。該技術使用一種基于1C1M(1個逆變器控制1個電機)的方式開發的390kW級別的推進逆變器,目前正在進行牽引力和加速測試,并計劃在今年10月進行商業化運用。
混合動力推進技術是一種由燃料電池、DC-DC轉換器和電池組組成的技術,能夠為逆變器提供電力。
韓鐵研的金吉東博士及其“液氫核心技術開發”研究團隊正在忠南唐津(株)帕里蒂工廠進行380kW燃料電池啟動試驗。
這是全球首次開發的雙燃料驅動機車,系統由400kW的燃料電池、300kW的電池組和600kW的DC-DC轉換器組成。目前,正在進行牽引試驗、負載試驗、耐久性測試等各種場景的測試。
液氫儲存技術和氣化裝置則是在-253℃的溫度下將液氫儲存在高效儲罐中,并通過將其加壓到17bar左右來氣化,確保燃料電池能夠使用氣態氫。
目前,該項目正準備通過氫氣生產和供給的設施完成詳細的實驗準備工作,預計將于2023年7月通過第一階段的安全管理計劃,并將根據第二階段的計劃進行氣體管理和使用批準。
此外,韓鐵研還計劃在2024年1月前進行液氫機車核心技術的燃料電池、DC-DC轉換器、推進逆變器和氫氣存儲與氣化裝置的組合測試。
研究院院長金哲洙表示:“這次開發的380kW級燃料電池逆變器將使7噸級的混合動力機車能夠實現牽引力的穩定供應。我們還計劃開發燃料電池、液氫儲存裝置和氣化設備的更大規模應用技術。”
韓錫榮院長補充道:“液氫機車核心技術將替代柴油機車,并在氣候變化應對及鐵路機車的電氣化中發揮重要作用。”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