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毫米波雷達新技術在京發布
智慧交通有了一雙看得更遠更準的“眼睛”
《工人日報》(2023年02月08日 04版)
本報北京2月7日電(記者北夢原)今年以來,各地“新基建”項目加速推進。作為“新基建”的一個重要發力點,智慧交通領域傳來捷報。今天,裝配“中國芯”的新一代高頻高性能超距毫米波雷達新技術新成果在京發布,智慧交通有了一雙看得更遠、更準的“眼睛”。
在交通運輸領域,毫米波雷達是重要的感知傳感器。近年來,隨著汽車智能化發展不斷提速,車載毫米波雷達應用快速拓展,日漸成為汽車標配。更智能的車需要更具智慧的路,此次發布的新一代毫米波雷達看得更遠、更準,組網后可實現全路段波束覆蓋,全天時全天候超視距感知交通狀態,進一步提升道路的“智慧水平”。
據了解,新一代毫米波雷達在技術上實現了“中國芯”、遠距離、全覆蓋、高可靠、高精度、多場景六大突破。它首次采用國產芯片,解決了核心元器件“卡脖子”的技術難題。探測縱向距離達1200米以上,橫向覆蓋范圍達50米,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有效解決了傳統毫米波雷達遠距探測能力不足的問題。
據專家介紹,該雷達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前景廣闊,可幫助識別交通擁堵等道路狀況,為交通治理提供便利,為提升道路暢通提供數據支持。同時,還可判斷異常停車、超速行駛、壓線變道、逆行等危險駕駛及交通違法行為。
借助于毫米波雷達技術的進步,車路協同融合感知的能力也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當服務于智能網聯車輛時,該雷達以超低時延功能將雷達探測數據發送至車端,協助L3、L4級智能網聯車輛提高周邊態勢感知和分析能力,實現避碰、車道級導航、危險預警等功能。
該雷達由河北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公路學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聯合發布。專家表示,這標志著我國在高頻段毫米波雷達芯片研發方面取得重大技術進步,對毫米波雷達芯片及毫米波雷達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該雷達的應用將為多形態韌性交通感知網絡提供有力技術保障,引領我國智慧交通建設進入新階段。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