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軌道出現拱脹,需要處理。”
近日,上海連續出現紅色高溫預警,在灼熱的陽光以及高溫的炙烤下,有著“鋼鐵之軀”的有軌電車軌道也有點“吃不消”。
7月13日15時15分,巡道降溫小組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近巡視張江有軌電車的軌道時,發現蔡倫路三星河橋上的軌道有輕微拱脹的現象,他們一邊向維保部匯報情況,一邊對軌道進行不間斷澆水降溫作業,以控制軌溫,減緩軌道拱脹變形。
維修保障部工作人員10分鐘后趕到了現場。通過對現場軌道形變狀態和軌溫測量評估,現場負責人和工務搶修人員冒著40℃的高溫,對該路段的軌道進行了臨時加裝3副壓板,在17點30分完成臨時搶修作業,確保高峰時間段線路的正常運行。
當晚有軌電車結束運營后,維修保障部和工務搶修人員抓緊施工空窗期,采取對蔡倫路三星河橋、蔡倫路新開河橋路段的軌道全面進行壓板加裝、加固作業。經過連續施工3小時,搶修人員對上述易拱脹地點完成了壓板的安裝工作,當日累計總共安裝了10副壓板,最大程度避免軌道安全隱患的發生。
據了解,壓板能起到臨時性的作用,但想要更好地控制軌道在高溫下出現變形,還需要依靠安裝伸縮節、軌道樹脂和澆水降溫。
安裝在軌道與軌道之間連接處的伸縮節,可以緩解熱脹冷縮對軌道帶來的影響,原理類似于高架橋面上的伸縮縫,而沿著軌道槽一路鋪設的軌道樹脂,能讓軌道更好地貼合軌道槽。
上海浦東現代有軌交通有限公司分管負責人王健介紹說,原先進口的伸縮節價格昂貴,后來采用自主研發替代了進口產品,目前在張江有軌電車全線已安裝了30副,效果良好。而對軌道進行澆水作業,看似簡單,但在夏季高溫下,依然是一種防止軌道出現變形的有效手段。
7月15日上午10點多,軌道處的溫度已超過60℃。工作人員將工程車上水箱內的水,通過軟管引入到軌道槽中,給軌道降溫。
“這幾天,最高時軌道表面溫度可達80℃以上。”王健告訴小布,維修保障部根據每日的氣溫變化,進行不同梯次的軌道降溫澆水作業,當日氣溫在35℃-37℃的范圍時,安排進行每日全線巡道澆水作業2次,在當日氣溫在37℃及以上的情況下,增加作業人員和車次,每日全線巡道澆水作業4次,做到人換車不停,全面保障正線軌道的正常運行。
城市公交的承載能力和管理水平是一座城市運行韌性的直接體現。中國交通報4月17日報道,今年1至3月,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服務乘客公共交通出行超7億人次,同比增加2.3%,日均客運量781.3萬人次。 在如此高強度運營壓力下,像大廟站這樣的大型換乘公交站點無疑發揮著城市“毛細血管交匯處”的重要作用。市民對于公交車出行的訴求不僅是“時間準”,更希望“站點清楚”“出行方便”。為此,站臺公司在設計與規劃公交站時也在不斷改進。 站臺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根據我市路網的建設和變化,乘客人數的不斷調整,我們會常態化地進行客流分析,再結合公交候車、停車的難易程度,市民熱線及多渠道反映的出行需求,實時融入公交線路規劃需求。”